第534章戴森球

作者:蔡泽禹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只能说红外辐射与建造细节不大。”

卡尔达肖夫说:“根据能量的利用把文明化分为三个级别。i型是行星级文明,技术程度大致和我们目前类似,能量消耗在4x1012瓦量级。ii型是恒星级文明,能量消耗在4x1026瓦量级,基本对应于太阳的辐射功率,也就是说这类文明能够利用和控制恒星所能提供的能量。他特别提到的例子就是这类文明能成功建造戴森球。iii型是星系级文明,可以拥有4x1038瓦的能量操控能力,对应于整个银河系恒星的辐射功率。”

戴森说:“所以我这个是二级文明。”

卡尔·萨根说:“把能源利用的台阶变为10个量级的差别。i型文明的能量利用改为十的十六次方瓦,大约比地球上接受的太阳辐射小一个量级,ii型还维持在十的二十六次方瓦量级,iii型是是的三十六次方瓦。这一修改还可以定义中间类型的文明,卡尔达肖夫文明类型k=(log10p-6)/10,其中p是以瓦为单位的能量利用率。按照这一定义,目前我们地球人类文明是型。”

理查德?卡里根说:“我利用iras红外卫星的全天巡天数据,分析了25万个红外源的低分辨率光谱,得到了16个候选者,但大部分都存在合理的天体物理解释,一般都是恒星演化后期尘埃的影响。其中只有四个勉强可以称得上疑似戴森球或部分戴森球。”

2015年,在“行星猎手”(planet hunters)这一调动志愿者力量协助查看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数据的平台,有一颗奇怪的恒星被发现了。它在开普勒输入星表中的编号是kic8462852,后来又以分析发现的论文的第一作者ta

y boyajian的名字命名。这是一颗距离我们近1500光年位于天鹅座的f型恒星,奇特之处是它存在难以理解的幅度可达22%的不规则的亮度变化。

自发现以来,许多可能性被提出来解释这一现象,包括恒星本身的变化,恒星周围不规则的尘埃环或行星彗星碎片,甚至太阳系里小天体的遮挡等等,迄今尚无定论。可以想见,还有一种可能性也被提出来,就是外星文明进行的超级工程,正在建造戴森球(群)。然而,后续的观测表明该星在红外波段的辐射并没有增强的证据,基本排除了这一可能性。前几个月,猎户座肩头那颗亮星参宿四亮度大幅降低,也有许多媒体把在建的戴森球列为一种可能性,其实更合理的解释是这颗红超巨星自身演化导致的变化。谨慎的天文学家们在排除各种可能的天体物理解释之前,不会轻易而草率地宣布发现戴森球。

2016年米尔纳,霍金和扎克伯格发起了突破摄星(

eakthrough starshot)计划,准备发射1000个仅有几克重带有1米见方光帆的空间探测器,通过地面大功率激光将它们加速到光速的20%,20到30年内飞至4.3光年之遥的比邻星,近距离对其行星拍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