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还有一条路,就是举荐入学。虽然好,但是不太适合你。州郡从仪择良家子年满十八品貌优良,学业精通,入学太府,非常之人,年岁不满亦可入之。每次恩科,太府学子占三成。不过太府虽然及第人数多,也有不少博学鸿儒,但风气自由,管教不管学,不适合你这样经学基础薄弱,目标是中举的人,如果游学的话,倒是个好去处。而且地处京都,不少王公子弟,导致私底下物欲横流,攀比之风盛行,还有部分人喜欢清谈玄学,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你一个少年,处在那种环境下,很难保持清醒,加之京城物价昂贵,和你年岁相近的人又喜欢风花雪月,要是没个长辈督促你,我怕你是要毁了。”
“听着确实不适合我去,不过曹司您是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高克明有点好奇。
“谁还没个年轻时候。”陈曹司嘿嘿一笑。
“那您和我说说这京城的事儿呗。我除了那几个驿卒,还听见过从京城回来的人讲故事呢?”高克明说道。
“没什么好讲的,花花世界,眼看比听别人讲有意思多了。等你考过会试,以后自然有机会去京城。”陈曹司说道。
“那您说,我该去哪安心读书呢?”高克明问道。
“这么快就决定了?”陈曹司有点惊讶。
“没有,只是之前不也问过您这些事吗?趁今天问清楚,然后想好了,早做决定。事情拖得太迟,总归是不好的。”高克明说道。
“也是,读书要趁早。黑发勤学,白首不悔。郡城里的那些私塾你就不用想了,都是些会试都没过的秀才开的,跟他们学,你只能打个基础,最多把经学的内容倒背如流。而且咱们燕止郡地处边塞,文教不昌,只有当年大儒桓公在时,才出了几个才子。你多少也算有点基础,要学的话倒是可以到咱们南边的凤冀郡,它那里有个地方叫卫辛,有位大儒在那开了个子衿书院,我和那位大儒多少有点交情,可以将你送进去,不过进去之后,你一切要靠自己。据说里边分为天地玄黄四个学阁,只有天字学阁才有机会得到大儒亲传,其他三个,都是弟子和朋友代传。其间差距,可想而知。如果你得到这位大儒的亲自传授,想来不单是通过今年的会试,明年的考试都有三成的把握。”陈曹司说道。
“听着倒是可以,只不过这其中花费?”高克明有点担心。俗话说,一文钱一文货,有大儒坐镇,这书院想来收费不低;人生地不熟,也没有可以让自己抱的大腿,不知道来回的路费和在那里的花费是多少。
“你这孩子,有志于学习,担心这个干吗?我既然提出了这个建议,自然可以帮你。”陈曹司说道。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对于一个忠义善良知恩图报的孩子,陈曹司自然是十分欣赏,而且也乐得帮助晚辈。
“这不太好吧,之前那么多事情都麻烦您了。”高克明口是心非。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还想着你要上进一些,给我家伯皓做个表率。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