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心理共振

作者:五松山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人多事杂,互相推诿,你不去,我也不去,谁也不去挑水,谁也不去抬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不去我也不去,看谁靠过谁?宁愿惰懒集体渴死,谁也不甘拜下风,你惰一尺,我懒一丈,谁也。古往今来,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没法评理,也没法解释,现代聪明的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社会惰化。

当年在美国一条著名的大街上发生了这么一件让公众作羞的事情:晚上还不是很晚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还没有睡觉,这时从空无一人的大街上传来了一阵恐怖的“救命”声,许多人打开临街的窗子向外探视,看到一个拿着刀子的暴徒正在追杀一个美女,那个美女一边拼命的逃跑,一边没命的喊救命。看到这一场景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没有一个人冲出来制止那个暴徒的犯罪,暴徒在众目睽睽之下把那个可怜的美女捅死了。这是为什么?难道众人没有正义感吗?难道众人都

怕死吗?难道不知道“见死不救罪不可赦,见死不救罪加一等”的社会常识吗?研究来研究去,最后法律专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共同得出的结论是:当时由于每个人都认为责任不是自己的,反正看见的人人人有份,我不去别人自然会去,就这样在众人互相推诿的心理情况下,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心理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之为称之为“责任分散”。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做出积极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承担责任。当年生产队时,大家集体一块上坡刨地,齐刷刷的在地头上占满了人,但是,谁也不带头去刨第一撅,直到队长声音喊哑了,人们才慢条斯理的开始干活。问题是开始干活以后,谁

也不卖力,都想少刨一撅省下点力气。反正是你懒我也懒,谁也别说谁,结果是出工不出力,荒废了土地,到头来谁也不担责,留下一桩千古奇案。

曾经有一辆装满鲜鱼的货车在公路上奔跑,由于车速太快,在一个急转弯的地方翻车了,活蹦乱跳的活鱼立即撒满了一地。围观的人都跃跃欲试,但是谁也不敢第一个去抢,当看到有人上去抢鱼以后,众人毫不犹豫的一哄而上,参加了抢鱼大战。开车的司机急的大喊大叫,但是抢鱼的人们毫不手软,照抢不误。这些抢鱼的人可都是一些好人呢,他们从来没有作奸犯科的前科,怎么就见鱼眼开,一刹那间变成了明火执仗的强盗?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犯法吗?可以很定的说这都是一些平时遵纪守法的好人,都知道抢鱼是犯法的,那为什么知道犯法还抢呢?因为他们都知道“法不责众”。

当年在高大河那个陈家庄的北边有两眼公社开的小煤井,有一眼荒废了,但是那井口的煤场上还有一堆没有卖完的煤。另一眼煤井正在生产,买卖很红火,天天到煤井上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