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岳山不可能把某些事情告诉陈仲,但还是想问问确定一下,现在终于放心了。
“此事你怎么看?”
“圣人真乃千古第一圣君,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呵呵……父亲确实圣明,能成为他的儿子是我最大的荣幸。但这也是压力,京中不比辽东局势更加复杂,我们必须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是啊,在辽东我就常常感到力有未逮,这次回到京中也不不知道能不能撑得住。”
“呵呵……怕了?这可不像是你的性格啊。”
“性格不代表能力,也不怕您笑话,昨天听师父说完我一晚上没睡好。现在想想更加佩服师父,十岁就孤身踏入京中创下如此局面,真不知道当年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李承乾脑海里也不禁浮现出最初见到岳山时的情节,也叹道:“是啊,比起父亲和老师我们还差得远啊。”
“算了,不说这些事情了。你准备一下,等会陪我一起去见老师。回京之后我还没去拜访他,估计这会儿心里正骂我呢。”
……
时间一天天过去,离大朝会也越来越近,而朝廷也果然在年底的时候接连宣布了好几个重大决定。
先是太史局的太史令李淳风宣布,他利用全新的计算方式测定出了更准确的历法。
确定每年的准确日期为三百六十五天和三百六十六天,每年的误差精确到了二十分钟以内。
这个消息放在以前必然会轰动天下,毕竟在古人的思想里历法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可不能随便动。
但朝廷这几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李世民连纪元方式都改了,谁还在乎历法啊。
大家更关心的反而是这种新式计算方式准不准确,毕竟每年只误差不到二十分钟,实在太难办到了。
李淳风办事是个稳妥的人,写了一本历法书,详细的介绍了他如何利用太阳测算历法的。
当然了,他并没有把八大行星图公布出来,只是讲解了基于这幅图总结出来的观测方法。
属于授人以鱼,短时间内别人也只能按照他的方法去测算历法。
这本历法书被呈送到李世民面前,他看过之后自然非常高兴,亲自取了个名字叫:太始历。
并且宣布大朝会的时候他会把此事通报上天和宗庙,明年该用太始历。
太史局的人无疑是最高兴的,在他们这些人手上完成了历法改制,这是一种荣耀,很大概率名垂史册啊。
然后全体总动员为明年的历法改制做准备。
第二件事情和最近抄的最厉害的古学派和新学派有关。
鉴于双方一个坚持殷商礼仪,一个坚持周朝礼仪,争吵不休致使国朝礼仪混乱,不利于国家稳定和百姓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