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所谓穷秀才

作者:天煌贵胄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彻底一些。

而且崇祯皇帝就在眼前,这才是最要命的。

基本一番后,温体仁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以免去秀才的免赋税的优待,保留免除徭役的优待罢了。”

崇祯皇帝龙颜大悦,眉开眼笑的道:“温爱卿果然是公忠体国,尽心于王事。

另外,还有举人的问题也是一般,秀才多了,举人必然就跟着多,而举人所享受到的这些优待,比之秀才可要多出来许多。

这样儿罢,温爱卿回头与内阁诸位大臣们商量一番后,一同上书给朕看。”

温体仁此时心中已经开始暗自感激崇祯皇帝了。

自己背黑锅是肯定的了,但是现在崇祯皇帝一句话,却是把内阁的其他阁臣也一起拉下了水。

反正决定就是这么个决定,谁也改不了了。

但是在奏章之上署名的却是内阁全体,传出去也不是我温体仁自己一个人的事儿。

有骂名大家一起担着呗。

暗自感激不已的温体仁当下向崇祯皇帝谢了恩之后,就与孟绍虞一起回到了内阁所在的文华殿。

等到温体仁退去之后,崇祯皇帝就乐呵呵的去周皇后处看自己的心肝宝贝女儿去了。

今儿个确实值得高兴,虽然一开始的那场戏看的有些虎头蛇尾的意思,让人不太尽兴,但是后来跟温体仁商量的事儿却是让人怎么想怎么乐呵。

别管温体仁他们针对于举人那方面商议的结果如何,哪怕仍然保留下一些土地的免赋税特权,只要把秀才免赋税的特权给去掉就算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毕竟举人可不是那么好考的。而从举人再考到进士就更难了。

反正崇祯皇帝打定的主意就是每年只要三百个进士,多了不要。

当然,这三百个指的是正儿八经的考八股文章的进士,不包括格物科与明律、明算这三科的进士。

这三科的越多越好。

人才的流动,不止是向上,同时也会向下,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是由上向下扩散的。

朝廷能用的人就那么多,剩下的难道真就混吃等死了?

明显不太可能的事儿。

到时候,必然就会有大量过剩的人才,尤其是明算和格物科的人才会流入民间。

这些人不管是去当个账房先生也好,或者是去当个师爷也好,或者是去干点儿其他的什么,最起码起步就要比秀才高的多。

同样的,在民间受到的待遇也会好的多。

这些人尝到了甜头之后,就会带动民间更多的人去考明算、明律和格物科。

这才是崇祯皇帝隐藏最深的目的。

既然民间主动去学习格物和算学什么的人才不够多,那就搞出点儿事情来,由上而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