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这个逻辑好像没有问题?

作者:不吃小南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瞄定五代机?

难啊!

目前国内在役的战斗机,还是以二代半、三代机为主,未来的大方向是,主力战机升级为三代半以及四代战机,听起来似乎距离五代机很近。

实际上并非如此。

国内有成熟技术、能自主生产的是j10、j11系列战机,但大部分使用的发动机也依靠进口,性能来说也只达到三代半战机的程度。

航空集团以及空军的计划是,大规模列装j10、j11系列战机,也就是大规模更换三代半战机,再加上几十架进口苏字打头的战机,让空军拥有上千架三代半战机,也算完成一个阶段的更新换代。

现在国内自主设计研发的,确定性能达到四代战机级,甚至接近第五代战机,能对三代半战机形成绝对优势的,就只有刚刚试飞的j20战机,不谈一架刚进入试飞阶段的战机,距离大批量生产有多远,即便是j20战机技术成熟,也不太可能快速大批量生产。

因为,类型和成本。

j20类似于的f22,是拥有完善设备优势的重型战斗机,重型战斗机的潜力有限,笨重就是最大的问题,导致不可能成为舰载机,未来的使用潜力被限制。

成本也是巨大的问题。

的f22造价高达两亿到三点五亿美元,j20的造价没有公开,但肯定不会少于一亿美元,还不包括研发阶段的投入。

为了摆脱只有威慑能力的f22,研发了低配版的f35,也就是目前公认技术最高端的战斗机,f35造价依旧非常高昂,但能装载到航母上,使用的潜力就不在一个级别上。

现在航空集团的会议讨论的,也和减配j20有关,他们早就拟定了方案,研制出一款减配版的j20,也就是j31。

j31,设计是中型战斗机,性能不会比j20差太多,并且能装载到航母上,听起来倒是很不错,但实际上,j20才刚刚进行了试飞,技术可以说还不成熟,j31在图纸上还不完善。

j31,也就是昆仑二组的设计,瞄定的战机型号。

整个会议的后半段就是围绕着j31展开,j31的设计负责人李建明两次作报告,还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意见,但实际上,谁都能听的出来,李建明对j31的设计,最多也就是做了一半儿,好多设计都不完善,很容易就能找出问题。

比如,机翼问题。

j31设计是复材一体成型机翼,当场就有人提出,“f2上装载过复材一体成型机翼,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抗剪切应力等冲击载荷的性能差,对破损造成的应力集中和结构强度急剧恶化的问题容忍度极差。”

“作为舰载机,飞行远低于陆上机场,使用环境更加恶劣。如果很难做出剧烈的机动动作,难道要像f2一样,只能规规矩矩的起飞吗?”

李建明对此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