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正在做一个评估。
只有对危险性评估通过,才能申请在地面上做实验。
这对于理论组是相当重要的,他们都没有人想等十个月,你认为等十个月也没有意义,因为火星-1飞船上的残留,并不一定会说明什么情况。
如果能在地面上做实验,就能够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才能够对于理论进行完善。
在地面上做实验,就必须要对危险性重新做评估。
——
危险性评估报告是很难做的,谁也无法保证实验中,绝对没有不可控的意外发生,所以,就只能尽量的保证安全。
赵奕正在做这件事情,他不确定实验中是否会发发生不可控的意外,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反能量屏障能够提供安全防护。
实验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激活反能量屏障的设备,就在反能量屏障内部,一旦内部发生剧烈的爆炸,或是其他的意外危险,就会导致设备损坏,反能量屏障就无法继续维持。
所以赵奕正在考虑的是,建造一个四周围完全被反能量屏障包围,同时激发反能量屏障的设备在外部的实验环境。
只要实验完全放在反能量屏障内,也影响不到激活反能量屏障的设备,安全问题就能够保证了。
“怎么办呢?”
赵奕简单思考一下就有了方法
现在的反能量屏障技术远称不上成熟,反能量屏障的使用大多依托于反重力系统,放在赵奕这里就不一样了,他对于反能量屏障的原理非常了解,就能够设计出特殊释放反能量屏障的设备。
核聚变装置就是这样设计的。
核聚变装置内部持续维持的反能量屏障,并不是完整的一个圆,而是存在一定缺口的,也正是缺口才能让热量传输出来。
现在赵奕准备设计单面维持的反能量屏障,但他的设计并不是让反能量屏障只有一面,而是后面形成短小的通路。
整个反能量屏障的形态,就是前面是一面不规则的墙,后面则是以窄小的线链接。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单面的反能量屏障,根本是不可能设计出来的。
反能量屏障的拓扑形态,必须是一个圆,或者是平面的圆,或者是立体的圆。
所以‘墙’的后面肯定会有连接的地方。
这样的反能量屏障设计出来,就可以用几个包围出一个完整的空间,同时让激发反能量屏障的设备,处在空间的外部。
这种新的反能量屏障激发装置,内部设计相对是非常复杂的。
赵奕用了三天多时间才设计出来,他认为时间已经很长了,因为只是一个反能量屏障激发装置,内部就需要消耗如此多的时间,而同样的时间,他甚至可以设计出两款功能性的太空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