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一群小乞丐安静下来,他才微微颔首:“都过来坐下吧。”
话出口,安静老实下来的小乞丐们下意识照办,走到了柜台前。
这柜台分隔内外那一块四尺出头,小乞丐们走近后,其中一多半都必须仰头才能看着他的脸。
顾恪不以为意,随手一挥,神念就将这群孩子全部托到高脚木凳上,开口问到:“都饿了吧,想吃包子还是面条?”
听见“包子”和“面条”,一群小乞丐几乎齐齐咽了口唾沫,然后乱七八糟地回答到:“包子。”
“面条。”
十五个人,七个包子八个面条,差不多五五开了。
顾恪扭头,对已经进了柜台的三女颔首:“他们身体很虚弱,先用普通材料掺一点异种粮食,做煎蛋阳春面和蘑菇馅儿包子。”
三女自动分工,小萍儿和萨兰珠从仓库中取来食材,开始处理。
小满和顾恪则给几口灶台塞上柴火,点燃。
第一个灶台放上大铁锅,加水后坐上蒸笼底格和笼盖,准备蒸包子。
第二个灶台也是大铁锅加水,准备煮面。
顾恪专门在仓库里找了找,翻出几个时醒好的面团。
这是他从外界交易来的一些普通面粉,专门弄回来与异种粮食做对比测试的样品。
因此倒不会再交易出去,仓库里留得不多,但每种千儿八百斤还是有的。
不同原材料,类似的样品还有不少。
有仓库的十倍陈化功能,盏茶工夫就能完成揉面、醒面的全过程,并不费时。
先在面板上撒一层紫麦面粉,再将面团在面板上搓揉变长。
切成面剂子,再搓揉成长条,抹上食用油,再以擀面杖压得略微扁平。
双手抓住数根长面条的两端,一张一合间,面条朝上甩起,在空中形成一个圆弧——跟上一世某高校“著名”的拉面女神雕像动作类似。
然后面条又在双手张合的动作下,重重摔打在面板上,发出清脆有力的啪啪声。
拉长许多的面条对折,再次重复抛起、摔打的过程。
如此重复三五次,揪掉面头,一根根长而不断,宽约一指的面条就成型了。
这是上一世川蜀挞挞面的做法。
事实上,拉条子、拉面、裤带面都是类似的做法,无非是拉伸时的手法不同,最后面的宽窄厚薄不同罢了。
裤带面最宽,挞挞面次之,拉条子再次之,拉面最细。
几种面口感也有所区别。
裤带面和挞挞面的感觉较为相似,吃进嘴的面条厚实又不失弹性,但又不像面疙瘩那么夸张。
顾恪选择挞挞面,只不过是因为简单,小孩吃着也不会太麻烦——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