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面的特色之一就是宽,可没法嗦进嘴里。
随手一抖一抛,长长的面条在空中形成重叠的圆圈,啪地摔进水刚沸腾的大铁锅中,溅起一圈水花,缓缓沉了下去。
而旁边的第二个灶台上,小满放上了云纹鏊的孪生兄弟黑锅鏊。
倒上一滩油,左手血气轻扫,将其抹匀。
右手中出现三颗鸡蛋,随手在鏊边擦过,鸡蛋壳就裂开了同样大小的口子。
贴着鏊面,依次将三颗鸡蛋的缺口朝下,倒出蛋液蛋黄。
抛开蛋壳,甩进脚边的厨余桶,右手立刻又出现四颗鸡蛋,重复之前的过程。
三息时间,十五个“小太阳”铺满了黑锅鏊,底部发出嗤啦啦的声响。
煎鸡蛋的香味也立刻冒了出来,飘进小乞丐们的鼻腔。
咕噜!一群小孩齐齐咽着唾沫,视线也从顾恪这边的面条上移开。
他们踩住高脚木凳上的凳子横条踏脚,微微起身,伸长脖子盯着黑锅鏊上的煎鸡蛋。
而顾恪拿起大勺,舀起滚开的面汤,浇进旁边的一排大碗里。
大碗里有着小坨猪油、小香葱、蒜末、生抽,配上一点点花椒油、红油、陈醋、土鸡精、白糖。
这是小萍儿分心二用,用血气操控片刻,就准备妥当了。
单独做某一个菜,她不如顾恪和小满。
但说到批量配置面条底料,每份调料份量一致,那真是又快又好。
同时配好十五碗底料时,她手里还不忘把面剂子擀成面皮,顺着面板一滑,就到了萨兰珠手下。
萨兰珠一大勺蘑菇馅儿扣在软乎乎的面皮上,左手托着面皮匀速转动,右手手指飞快捏合边缘,最后在顶端形成一个小揪揪。
放下包子,下一张面皮刚好滑过来,重复这个过程。
两人的配合流畅,节奏稳定。
无论是面皮的重量大小,还大包子上那十八个褶,都如工业品般标准精确,强迫症看了必会直呼舒适。
顾恪那边面条才起锅,这边包子就全部包好,悄无声息地进了蒸笼,蒸笼再被放在底格上,盖上笼盖。
微微带着点紫色的面条被长竹筷夹起,在合适的长度截断,顺滑地溜入大碗内,没入浅酱色的汤底中。
小满手中竹铲伸来,将上面的双面煎蛋依次抖入碗中。
一盘煮熟的小青菜被倒进煮面锅内,在翻滚的热汤中汆上数息,再被一根根夹进大碗内,沿着碗边摆出半圈翠绿。
正中是焦黄的煎蛋,下面是浅酱油色的面汤,漂着小片红色油花,还有面汤中若隐若现的白色面条。
简单朴素,却色香味俱全的煎蛋阳春面就完成了。
顾恪和小满齐动手,将它们放到一群小孩面前,附送一双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