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十一月

作者:静衍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让林睿忍不住拉进怀里,好好调戏了一下,最后差点进了卧室。

一顿早餐吃完,陪着张静娴看了会书,林睿这才离开。

……

随着时间进入十一月,关于注资中芯国际和京东方的流程,也已经进入尾声。

十一月五日,中芯国际突然发布公告,将定向增发百分之二十五的新股,融资十五亿美元。

增发对象,是目前中芯国际的第一大股东,星空科技集团。

消息传出,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生产的龙头企业,一直都是国家的重点扶持对象,在国内有极大的影响力。

自从00年成立以来,在张汝京博士的带领下,用了短短四五年时间,就把中芯国际打造成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巨头。

排名超过三星半导体。

可惜,风投正盛的中芯国际,让台积电感受到威胁,开始疯狂打压。

曾在台积电任职的张汝京,最后更是被迫离职。直到中芯国际对台积电再也没有威胁,这才收手。

近年来,也有不少国资和民资入场,但金额都不高,多的也就二三十亿人民币,对中芯国际的发展,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推动作用。

林睿看到这方面的资料,很为当时的中芯国际和张汝京感到可惜。

要知道,04、05年发展最快的时候,张汝京私下称: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差距只有一两年,甚至他只要9个月就能赶上新竹那个老大哥,并预计90nm的工艺将超过台积电。

但是,多少年过去了,现在的中芯国际还在玩90nm,自从张汝京离职,中芯国际原地踏步了多久。

想想确实很可惜,当年为了创办中芯国际,张汝京也可谓付出全部心血。

当年,中芯国际建厂,为了躲避美国的制裁和限制,只能绕弯子从欧洲转运。

张汝京依靠自己在新加坡建过厂的人脉关系,联系到了拥有0.18微米的制造技术和设备特许半导体公司,同意将多出的大概80台设备转卖给中国,同时把0.18微米的工艺技术和相关ip也转给了中芯国际。

随后,张汝京带着中芯国际,9年里建成了9座工厂,上海4座厂,北京2座,深圳1座,成都1座,还收购了摩托罗拉在天津一个8英寸工厂。

在收购摩托罗拉在天津工厂时,由于材料锗硅,美国担心中芯国际会造芯片用于军事,一直不给设备使用许可。

张汝京跑了美国四个部门,亲自向美国国防部负责人承诺:不做武器、不做军事用途。又加上张汝京和母亲都是基督教徒,通过五大教会的力量担保,美国才通过了0.18微米和0.13微米的技术许可。

除了美国,日本的技术、设备、材料也受到限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