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十一月

作者:静衍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张汝京又不得不到东京亲自拜访了原东芝半导体总经理川西刚,和东芝销售部总经理川端章夫。川西刚刚好是台湾世大半导体的董事长。

这两位朋友又带着张汝京去拜访日本产经省出口部的负责人,才拿到了许可。

欧洲也一样,为了买荷兰asml公司的光刻机,张汝京前后跑了3次。

中芯从0.18微米到0.13微米,再到90纳米、65纳米、45纳米、28纳米,都要向美国、日本、欧洲等申请技术许可。

有人会问不引进别人的行不行?答案是不行,相关的技术方案人家已经研发并申请专利,起步晚的中芯国际只能先购买别人的技术。

而且,多年来中芯国际一直表示中芯坚守承诺,不生产武器用芯片。后来中国研发的一个新型导弹,技术非常先进,美国立马派人到中芯国际的成都工厂进行排查,好在无事发生。

由此,也能看出限制之严。

好在,除了张汝京在世界各地积累的产业资源之外,他的基督徒的身份也帮了大忙,不管是融资还是技术设备许可,都有不少方便。

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的特殊性。张汝京不是大陆人,中芯国际的股东是全球资本,有大陆的,有台湾的,有美国的,有新加坡的。

不算纯正的中国国企,反而给芯片生产提供了很大便利。也正因为这样,美国才没有大规模制裁,给了中芯国际发展的机会。

中芯国际发展最顺畅,是成立的前5年,扩张所向披靡。

2003年,中芯国际产能达到了每月6万片,累计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2004年的销售额,就和如今的2012年持平。其大部分订单,都来自海外知名的芯片公司,如ibm、东芝、高通、博通……

张汝京的策略比较激进,中芯国际大力扩张,到处建厂,业务主攻海外,也引起了美国、中国台湾当局、台积电的打压。

这其中不仅有政治原因,也有商业上的原因。

2002年,台湾政府便以csb未经相关部门许可去上海投资为由,命令张汝京在6个月之内从大陆撤资,还罚了张汝京500万台币。

北京12寸厂建厂后又罚了500万台币。收购天津摩托罗拉芯片厂之后又罚500万台币,声称一直要罚到他撤资为止。

毕竟全家都在大陆,张汝京当然不为所动,台当局便取消了张汝京台籍身份,限制10年内不得踏入台湾,帮张汝京融资的台湾公司和台商也受到牵连。

罚的罚,撤资的撤资,事情才平息了一段时间。

台湾当局打压了一波之后,2003年8月,中芯国际正准备上市,台积电陆续向美国多个地区法院,以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

请求判定中芯国际侵犯其专利权、窃取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