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息,也就是悟空的出生只有天庭内部人知道(轻描淡写的“不足为异”,没人把悟空当回事),也就是说当时第一时间得知悟空出生之时只有玉帝,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并不知情。但是由于老君与玉帝的****的体制,再加之老君好广授仙缘访宝求物的个性为后来点化悟空埋下了伏笔(后文详细分析)。但可以确定的是此佛祖此时还对此事一无所知,毕竟那时对西牛贺洲佛祖还并不能有效控制,东胜神洲就更是鞭长莫及了。
其实神仙并非全知全能这个事情,其实很好理解,不光是小说设定如此,而且也是逻辑形成的必然之意。这个命题就是著名的“上帝悖论”:
文艺复兴时期,教廷依旧扬言“上帝万能论”,但是有位学者提出“让上帝造一块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短短数语却致罗马教廷于死地。
甚至早在公元6世纪时,伪狄奥尼修斯就指出了“全能悖论”以及《使徒行传》中辩论上帝是否能够“否定自己”等,后续托马斯·阿奎那对于全能悖论提出过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即“上帝能否创造一个内角和不是180°的三角形“,与上述“上帝悖论”如出一辙。所以从逻辑的角度讲,从推动整个西游世界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角度讲,神仙必然是必然不是全知全能的。那神仙既不是全知全能,又何以区别于三界之内的繁生大众呢?
其主要的区别则在于掌握了资源的多或寡:
凡间百姓妖魔所掌握的资源无非是养家糊口之粮蛋肉蔬之类,用以维持是仅有的温饱生存而已;帝王将相则可坐拥富贵荣华,锦衣玉食之流,此生无忧矣;但这些相比于神仙,甚至高等级的神仙可以享用天地形成的至上法宝,享受吸天地精华之人参金丹蟠桃之类,以至可使自己长生不老,而凡间的资源则不可能达到如此之地步。所以福禄寿三仙才说自己是“神仙之宗”,做神仙的目的就是无限的“福禄寿”之资源,其所处的平台不一样所获得的资源岂能是同一个数量级能够比拟的?一颗蟠桃,岂是人间所有的繁荣富贵所能想象的?
四、契约精神和道德
在西游世界中可以大致将主要构成分成三种:神仙类、凡间人类和妖魔类,这三者之间相互牵制,制约共生的关系构成了主要的政治生态。凡人是神仙妖怪的连接点,凡人因怕妖而奉神,妖魔吃人饱腹,神仙拿人的供奉而保人杀妖,天下生物万万千千皆可修炼以致妖魔猎杀不绝,此种斗而不破,和而不决的循环才是西游世界的主旋律。
在西游记的世界当中,契约精神多限于本利益集团内部治理的约束,比如儒释道三家共同划定取经之后的世界利益格局,妖魔占山划区分治的割据体系,凡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等等。但是契约精神存在的基础就是实力的保障和利益的交换,没有实力做后盾,没有“保护费”的缴纳就不会有稳定的“契约”关系,从这个角度讲车迟国虎鹿羊三力大仙纯属找死,白骨夫人也是死得其所,这属于真·螳臂当车之流。
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