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记忆宫殿和联觉

作者:从前有只坏猪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西方世界很多名人都会使用记忆宫殿,如西塞罗、培根、昆体良、卢利、利玛窦、布鲁诺、薄塔、莱布尼茨、毕挪斯基、桑布鲁克、马克吐温、卡耐基、福斯特、习格比,这里面有一部分人我们很熟悉,但是他们会记忆宫殿的事却没多少人知道。

将这种方法隐藏起来度过一生的名人则更多。

章杉知道所谓的记忆宫殿是记忆术的一种!

而记忆术是学习修辞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古希腊罗马时代,教学生修辞学的老师要先教会他们如何记忆信息。

那个时候没有纸张,凡事都要记在脑子里才行。

现在纸张很便宜

而古希腊人要花大量金钱才能买到一张普通的羊皮纸记录信息。

因此他们想记住演说,就得用记忆术记住稿子。正因如此,记忆宫殿才作为修辞学的基础被传承了下来。

人的记忆分为“自然记忆”和“人工记忆”两部分,白然记忆就是天生的记忆能力,大多数人的“自然记忆”都十分平庸,人工记忆就是通过构建记忆宫殿和记忆系统来辅助自己记忆信息,是正常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一种能力。

欧洲人把抽象文字变换成图像称之为“表象”,然后将表象按照顺序放入地点“位置”之中。你需要记忆的信息量越大,需要的地点位置就越多。

后世之中记忆宫殿的影响超过了修辞学,而修辞学渐渐变成了演讲或者写作技巧,所以写作、表达和记忆宫殿是密不可分的。

讲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章杉为什么拥有记忆宫殿了!

无论是写作、表达还是记忆章杉都堪称完美!

宫殿记忆法是被中世纪的一个传教士传到中国的一种快速记忆方法。

这个传教士叫利玛窦,他从西方来到东方,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将外国人公认的最难学的中文学会了,并且用中文写了一本教人如何能过目不忘的书《西国记法》,近几年来涌现的记忆宫殿培训都是以利玛窦的这部著作为基石发展而来。

研究记忆宫殿有很多挑战性,例如训练过程十分耗时,个体差异非常大,想象过程又是个“黑箱”,无法切实测量和监控。

不过,不少研究还是提示我们,将空间与记忆联系起来确实有它的道理。

早期针对超级记忆者的脑扫描研究发现,90%的被试都使用了记忆宫殿式的记忆法,并且在记忆过程中出现了和空间知觉相关的脑区激活,例如内侧顶叶(medialparietalrtex)、后压部皮层(retrosplenialrtex)和右侧后海马回(rightposteriorhippocampus)。

在这其中,海马体显得尤为特别——它负责储存空间信息,又是将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的重要脑区。

为什么空间信息和记忆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