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记忆宫殿和联觉

作者:从前有只坏猪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关键一环都集中到了这里?

一种解释是,我们的祖先最早需要记忆的关键信息就是与空间位置紧密联系的:例如在哪里可以找到食物,以及哪些危险地区不能去等等。

只有记住了这些信息,动物才能顺利活下来,所以把记忆和位置信息“绑定存储”的技能是写进了我们基因的。

而记忆宫殿的原理,可能就是通过不断训练,唤醒了我们因为外界记忆媒介(纸笔、计算机等)出现而逐渐沉睡的才能。

不仅如此,海马体还为我们的空间联想力提供了可能。

2007年伦敦学院大学(universityllegelondon)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要求被试想象并描述他们在未来可能遇到的几个普通场景(例如碰到朋友或是去海滨游玩),健康被试均能给出充满细节的丰富描述,例如海岸的曲折地貌、海浪拍打海滩的声音,以及脚踩炙热沙滩的感觉。

而海马体受损的健忘症患者虽然能理解研究者“尽力描述”的指示,但他们的描述却简单生涩得多。这些患者只提及了较少的事物和感官细节,因为想象场景而产生的想法和情绪也较少提及——他们能够想象出来的只是一些景象的碎片。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莫里斯·莫斯科维奇(mo

ismosvitch)表示,这一发现说明海马体能够将一些场景的要素结合在一起,从而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连贯的画面。

说起来在章杉经历过的众多场景中,1024酒吧并不算是他很熟悉的地方!

不过按照科学的解释来说,记忆宫殿并不一定要用熟悉的场景来建造。

2010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莱格(ericlegge)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他们将被试分成三组,其中两组被试分别用熟悉的场景和陌生的虚拟场景构建记忆宫殿,而对照组则不使用记忆宫殿,仅靠死记硬背来记忆词汇。

结果显示,无论是传统的记忆宫殿,还是通过虚拟环境建立的记忆宫殿,它们都能让被试达到比对照组更高的记忆效率,并且不同场景之间记忆效率并没有显著差别。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有序的、有较强空间方位感的场景其实都拥有成为记忆宫殿的潜力。

作为记忆载体的“宫殿”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建立起来的,它很可能需要每天长达数小时的高强度练习,才有可能在很长时间之后形成一种自主的记忆习惯,秒变“人体百科全书”是完全不现实的。

不过,如果单纯作为兴趣或者对大脑的训练,适当学习和使用这些记忆术还是很不错的。

尽管构建记忆宫殿有着很苛刻的前提条件,但章杉还是构建成功了!

而且章杉构建的还不是简简单单的记忆宫殿,在这个宫殿里章杉

眼中的这个酒吧还不是简简单单的记忆宫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