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紫禁城有个“宝钞司”,听起来似乎很牛逼。其实那机构不是印钱的,和钞票也没关系,是给皇帝做擦屁股纸的……
看看人家皇帝多明白,“大明宝钞”可不就等同于擦屁股纸。
天启年间,由于财政困难,给事中惠世杨曾建议启用纸钞。皇帝没有明确答复,此事就搁置了。1十五年在刑部左侍郎任上被革职还乡,后投顺又投清又反清。顺治九年兵败,下落不明。
崇祯上台,朝廷关于钞法讨论过几次。在大明即将嗝屁前,皇帝终于顶不住要发纸钞了。
物料先来200万斤,工匠召3000,撸起袖子加油干!
先印刷5000万贯,每贯面值一两白银,京城商户们可提前以优惠价两白银兑换。
消息一传出,“京商骚然,绸缎各铺,皆卷筐而去。”
可见老百姓早清楚朝廷德性,不陪它玩儿。
阁臣蒋德璟说:“民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纸?”2隆武帝被清军俘虏后他绝食自尽。
崇祯皇帝看着几库房的钞票愁极了,更愁的是几个月后他就上吊了。自始至终宝钞一张都没推销出去。
后话不提,言归正传。
介绍完庄票和纸币,沈一石又说道:“有些钱庄、商号还兼办汇兑……”
商号往来银钱携带不便,须马驮车载;再加上行程遥远道路不净,时有盗匪出没,所以就有了汇兑业务。有飞钱、会票等称呼。
同城或者异地的各家相熟钱庄、商号彼此协商,互任对方出具的票据,票到付钱,与现钱无异。
当前汇兑业务比较少,所以还没发展出专门的票号。
……
李自成将要开的店铺名暂定了个农工商钱庄。
走遍天下都找不出这么土气的商号名字。
农工商钱庄要开办的业务既全又多,和别家还不大相同。
存款,没利息,也不收保管费。
贷款,不论人情,只凭有没有抵押物。等同于把当铺买卖合并了过来。如果这项业务有赚头,以后可以适当的给存款发点利息。
此外还有银钱兑换、银炉、庄票、汇兑等通行业务。
庄票就是“大顺纸钞”。
纸钞成本低廉,仿造不易。
除了开始研究纸张、油墨、雕版要花一笔之外,后面批量印刷的成本微乎其微。
造假也很难。
多色套印、水印谁都能做,但纸张、油墨是专用的,别人可不好仿。尤其是特制油墨,好吧,就算普通油墨整个大明都找不出第二家。
而且纸钞图案只要足够复杂,再盖个印章甚至微雕章,基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现时的纸张质量也就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