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是最早的“中国”。
再往南说淮河流域。
淮河是“南北分界线”的重要组成。它正儿八经的发源于河南,在桐柏县桐柏山。
虽然淮河主干流经河南的距离不长,但是其支流对河南太重要了。
比如周口,名源于“周家渡口”,那里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处。而这三条河流皆属于颍河水系。
颍河水系是淮河流域内最大的河系。
颍河支流贾鲁河的重要性,不用看历史,单说郑州。金水河、索须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都是贾鲁河的支流。后世郑州一带沿岸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大多源于此河,堪称大动脉。
再往南说长江流域。
豫西南地区的唐河、白河、丹江皆属于长江流域的汉江水系,这样就扯上关系了。
河南西南的南北分界岭在栾川老界岭,栾川、嵩县都有一县跨三区域的称呼,支流水分别进入黄河,淮河,长江。
当然,别说一县了,嵩县的车村镇都能说地跨三大水域。
除四大水系流域外,河南还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不得不提,它叫“济水”。
济水是中国古代四大河流之一,跟长江、黄河、淮河一起被称为“四渎”。
古代皇帝要祭祀名川大山,所谓的“名川大山”指的便是五岳四渎。
由此可见济水的重要性。
济源、济宁等很多地名皆因济水而来。山东济宁就是古代济水老闹洪灾的地方,所以起名“宁”寓意让他消停点吧。
因为传说济水源头是隐入地下的,到了济源一带才显于地面,之后又在温县附近再次隐入地下,且从地下穿过黄河,到荥阳一带又显于地面。而且济水居然穿过黄河而不浊,所以历代文人都爱游观济水。白居易还曾作诗: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南北朝时济水还能通航,到刘宋时逐渐淤积,船队“日行才十里”。到隋唐,“自复通汴渠以来,旧济遂绝”。汴渠就是通济渠。
千里济水不复存在的原因,就是由于黄河的多次改道和决溢。济水下游的山东巨野泽也变成了梁山泊。
多水几句。
诸如济水“截河而南,清浊不混”,“三伏三见”,历代都有这说法,但靠不住。
在黄河以北的济源王屋山中,发源了一条“沇水”。沇水向南流淌,在温县附近注入黄河。结果正巧,在不远处的黄河对面,也就是荥阳附近,黄河正好分出了一条分支。古人把这两条河流误认为是一条,起了个名字叫做“济水”。(兖州得名也是因为济水。沇、兖互为异体字,又把沇水当济水)
所以,表面看来,济水仿佛真的和黄河相交,并穿越了黄河,而且穿过黄河后还是清水,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