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穷的不行,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而且还没有恶霸地主。如果跑远处打粮又怕耽误事情。
要是跟大统领要粮食……刘芳亮不敢。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少不得又会被批一顿。
刘芳亮犯愁了,“要么让刘哥设在娄烦的寨子支援点?”
白鸠鹤道:“那太丢人了,先等等。我再去找老乡打听打听,这么大一片地方肯定有老财主。”
娄烦山寨的寨主是胡茂祯,跟白鸠鹤是多少年的老交情了。而且两人现在同为革命军,要点支援绝对没问题。可正因为太熟了,抹不开面子啊。
老白在中条山也是一方霸主,跑到吕梁山变乞丐?将来不被人笑死。
再说,他们的队伍现在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能自己解决的事情最好还是别麻烦人。
张洪提议道:“营头,要我看咱也别管是良善还是恶霸,直接找地主打借条,以后再还回去就是了。”
毫不犹豫的严格执行纪律是最愚蠢的做法。
你带队出去是完成任务的,事情办不好一切都是白搭。
张洪前头已经在大统领眼皮底下办过两回差事,深有体会。
他第一次在盖家沟收缴二十几车财货,被大统领埋怨拿的太多。事后张洪回去想了想,觉得大统领应该是言不由衷。
于是他第二次去找“千年世家”又收了二十多车。虽然没受到大统领夸奖,但也没被批评。
大统领甚至都没追问相关细节。张洪准备了一肚子的说辞全没用上。比如老财主危害乡里,就是个反革命,所以不得不让他们加倍出“乐捐”。
本来嘛,地主哪有良善?没把他们吊死就算好了,收缴点钱粮还不是平常手段。
由此张洪清楚了,大统领就是装逼,明明心里想要的不行不行,但嘴上说的还是仁义道德。
所以,做事情只要掌握好分寸,什么“秋毫无犯”之类的口号也就那么一回事。
何况张洪现在向营头儿提出的是找地主打借条,这并不违反革命军纪律。至于将来还不还的,再说吧。
刘芳亮认真想了想,一拍大腿,“就这么干!”
他前头经过河津一事已逐渐开窍,这回终于彻底想明白了。
只要仗打赢了什么都好说。大统领不是老古板,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纲上线。
也怪李自成早前在米脂时给众人洗脑洗的太深刻。刘芳亮又一直是李自成的小弟,在驿站时就唯马首是瞻。后来变成革命军,他天天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更是束手束脚。
哪怕这位前驿卒眨眼变成一方大员,带队驻扎中条山,但是他做什么事都要跟大统领汇报后才敢行动。
忠心是够忠心了,就是没啥拿得出手的成绩。年前甚至可怜巴巴的要老营支援粮草才过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