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抢救黄泛区

作者:三院老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橐。”

“天启以前,无人不利于河决者。侵尅金钱,则自总河以至闸官,无所不利;支领工食,则自执事以至于游闲无食之人,无所不利……于是频年修治,频年冲决,以致今日之害,非一朝一夕之故矣。”

潘季驯之后,再无能人干实事。

这正是崇祯年间“河患日棘”的根本原因。

其他水系的情况也差不多——

大臣奏:东南时患水灾,皆水利不修之故。

崇祯皇帝问:水利为何不修?

钱龙锡回答:水利是东南第一大事,但修理需要钱粮。

朱由检一听要钱,急忙开动脑筋:要修水利,可扰民否?

征发劳役白干活当然扰民。

那正好,不要修了。朱由检舒坦了,我不能扰民啊。

各处水利严重失修,大大削弱了农民抵御天灾的能力,而官府一味追比钱粮又迫使农民大批逃亡,更加重了灾荒的破坏性。

与此同时,欧洲的鹰国佬正在玩“羊吃人”圈地运动,但是他们的粮食反倒增产了。难道是天佑鬼佬,他们没遭遇小冰河?

17世纪的欧洲又叫做“大运河时代”,包括鹰国在内的各国都在挖运河、修水利,农田灌溉条件大大改善。再加上金属冶炼技术的上升和制造效率的提高,金属农具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此外还有些其他措施,因此农民比例虽然下降,但是粮食增产。

实际上,欧洲佬的耕种水平压根比上中国,他们连堆肥技术才刚学会没几年。

人家先是有了农业革命,之后才出现了工业革命。

法兰西国粮食自给率能达到百分之三百。但是民众们比较惨,一直饥荒不断。直到将来他们发动了大革命分了教会的土地,大家才发现,本国每年农田出产不但能让所有人吃饱,甚至还富裕到能养活几十万匹军马。

农业革命,如果打个比方,套到大明虚构的改稻为桑,那就是老百姓赚钱的同时,相对从前还吃的更饱了。

可惜,兴修水利,改进生产效率等等,在咱大明玩不开。

另外,水患侵害老百姓无所谓,影响到老朱家不行。

到今年八月,崇祯他爹的陵寝宝顶被大雨损毁,皇帝就把主事修陵的前工部尚书削籍。那老汉都退休十年了,你随便削,人家吃嘛嘛香,能活到九十一,看着崇祯上吊。

明年淮水薄祖陵,崇祯又逮总理河道工部尚书下狱。

大帝做事多果断!

可是治标不治本啊!

……

李自成未卜先知,说了一通即将下大雨、决口之事,把王铎惊呆了。

“大师何出此言?黄河决口事大,可不敢妄谈。”

“这次我带了五万银子来,就为加固孟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