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登基,结果跑去一看,那俩郡王府规制既小,又年久失修,拉倒吧。
还是去衙门暂住。
当晚,城里众士绅开列的“乐捐”清单摆在李自成案头。
粮食三千石,银子十万。其余绸缎杂货若干。
“这么少?”李自成相当不满意。
指挥同知陈承业急忙解释,“还有农税、商税,各家正在计算,一二天就能报上来。”
李自成把清单丢在一边,“明天大顺开国大典,喜庆日子。姑且放他们一马。这些已经预备好的钱粮均分给城里百姓,这事你去办。还有被炮火误伤的民房民人,全部要发放抚恤。”
陈承业跪拜后出去了。
第二批召见的是宗室,宣宁王府宗理、隰川王府宗理。
两人进来不行跪拜礼,随他吧。
“你们放宽心,革命军既不抄家也不杀人,两位皇亲可以继续过你们的小日子。话说辅国中尉能有多少俸禄?够不够吃?多为后代子孙想一想,让他们学点谋生本事,将来也不至于饿死。科举也是一条出路,人家隔壁陵川王府马上就能出个进士。”
早在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就有人提议,让宗室子弟进学,与儒学生员一体参加乡试和会试,中进士者,除授王府官。但礼部以祖制未有先例,没有批准。
到了万历中期,宗室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底层宗室既没家产又领不到俸禄,没活路,明廷才准许宗室之中除将军、中尉外的宗室子弟,有志于科举者,可与一般生员同场应试。
之后又陆续放宽限制,宗室成员中将军和中尉皆可与生员一同应试。
只是考中后需要放弃世袭爵位,由吏部任官。大多做的是小官,升不上去。以他们的身份,皇帝也不放心让他们做高官。
之前宗室出了几十个举人,进士要到天启年才考出第一个,来自晋藩山西汾州府庆成王府宗籍。之后陆陆续续共有十三位。
其中尤以宁藩后人最为突出。因为受当年宁王造反牵累,他的子孙生活待遇滑坡,反而使得宁王一支成为宗室里读书最好的。
李自成跟俩宗室说了几句话,俩老汉一直低着头也不回话,原样退出去了。
第三批进来的是士绅代表。除了城里人,城外大阳等各村镇也派了代表来,都是子侄小辈,老头子们没出面。
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士绅在攻城前就溜了。那帮家伙或者是不愿从贼,或者是担心革命军不会遵守诺言。
李自成跟他们重申了政策,众人唯唯诺诺。
“秋粮和商税尽快缴纳,不要想着一拖了之。自家粮食没收齐的也要报个数额上来。我跟诸位坦白说,革命军最多待半个月左右。别高兴的太早,我迟早还会回来,届时凡拖欠钱粮的一概抄家!”
城外被各家“流贼”祸害的不浅,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