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们损失颇多,但此时也不敢多辩解,擦着汗出去了。
李自成又招来张道濬谈了谈。
开国事宜已筹备妥当,只是比较简陋。
现在没必要多讲究,建国只是定个大义名分,昭告天下有这么个政权成立了。
等将来拿下北京再重新举行大典。因此李自成暂时不称皇,继续以大统领名头行事。他现在用得还是假名字,总不能以赵德胜名义登基吧。
虽然前头李自成的祖坟跟现在的“李自成”无关,那也不好泄露底细后让人刨了。
至于国号……
李自成仍然采用“大顺”。
六六大顺,多吉利!
历代国号由来——
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是旧有的邦国,名称来源不清楚。夏、商国号同样。
秦,先祖封在秦地,又称秦王,因此叫秦。
汉,项羽把刘邦封在汉中,称汉王,因此叫汉。
隋,杨坚世袭爵位随国公,开国后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同音“隋”。
唐,李渊世袭爵位唐国公,因此叫唐。
宋,赵匡胤之前是宋州节度使,因此叫宋。
元,蒙人是外来者,既无封地又无官爵,于是从《易经》挑了句“大哉乾元”,叫元。
明,国号来历不详,没有官方解释。
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后自称“吴王”,按传统来说他立国号为“吴”或者“大吴”比较正常。后来不知为啥没取。
万历朝首辅朱国桢曾记:“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盖返左衽之旧,自合如此,且以有别于小明王也。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近见新安刻历祚考一书,于汉、唐、宋及司马晋,皆加大字。失其初矣。【唐碑有称巨唐者,巨即大也;宋曰皇宋,皇亦大也。】”
朱国桢连皇帝他爹名字都写不对,信他年都能过错。
五代梁、唐、晋、汉、周等小朝廷就不说了,史书中都有记。
单看大宋,赵匡胤下诏:“昔汤武革命,发大号以顺人;汉、唐开基,因始封而建国。(我)宜国号大宋……”
又有诏曰:“……已登大宝,宜改显德七年为建隆元年,改国号为大宋。”
这可并不是“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人家皇帝自己明明白白说了是“国号大宋”。够权威吧?
所以国号前加“大”字早有了。
至于清朝国号,前头努尔哈赤称汗,先立为“金”,应该有传承之前女真人金朝的意思——
明末女真大概可分建州、海西、东海(野人)三大部,努尔哈赤出于建州女真的八部之一,又曾臣服大明,故蔑称奴。所以常用建奴代指后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