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讲讲道理……”
崔光抖着胡子,捊着袖子,舌头上就像装了弹簧,
“‘天行徤,君子以自强不息’去了哪里?
‘运浅不可丧志,时事不可尽倚’去了哪里?
坚韧不拔之志去了哪里,玉不琢不成器却了哪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又去了哪里?你立个鸟毛的志……”
一顿唾沫星子乱喷,指头都快要戳到李承志鼻子上了。
他哭笑不得:就因为这篇《陋室铭》与去岁七夕与殿中所作的那篇《立志赋》背道而驰,你就要骂我反复无常?
那时是什么情形,如今又是什么情形?
本是他有感而发,随手写出来的。但不论父母,还是兄弟,都说写的好,一众姨娘与嫂嫂更是赞不绝口,一时高兴,他索性挂到了中堂。
谁想,还能召来一顿喷?
知道崔光是好心,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李承志也不恼,只是笑吟吟的任他骂。
他越是淡定,崔光就越是气恼,要不是还残存着一丝理智,知道连李承志的一只手都敌不过,他早就上手了。
越骂越是火大,偏偏李承志脸厚的塞城墙,根本无动于衷。
反倒将崔光气的不轻,骂到最后,索性大袖一挥,转身就走:“坚子不足为谋,气煞老夫也……”
嘿,怎么就走了?
“尚书留步!”
李承志忙不迭的往前一拦,笑吟吟的问道:“太后遣尚书走这一遭,难不成就为了骂李某一顿?”
这个小贼,竟猜的这般准?
崔光停下脚步,气哼哼的斜着眼睛:“问了你会如实相告?”
“你不问,怎知我不会说实话?”
李承志扯着他的袖子,连拉带拽的将来按在堂椅之上:“尚书与我有些时日未见,便是喝杯酒水,叙叙旧也是好的!”
崔光看似怒气不减,不情不愿的坐了下来。
“太后让我问你,除了夏州金明郡,何处还产火油。你若说有,我就洗耳恭听。你若说没有,我也不会深究。这就回宫,如实向太后很秉明……”
原来是为此而来?
一想到李丰急报中所言,李承志就有些恼火。
便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高肇和高猛也太不择手段了些。
他稍一沉吟:“不瞒尚书,某翻遍古籍,就只两处略有提及。其一为《易》:象曰,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其二为《汉书》:高奴(属夏州金明郡),有洧水,可燃!
前者已不可考,但后者直指高奴县,而除此外,再无迹可循。”
崔光眼睛一瞪:“如此说来,岂不是它处并无此物?”
“尚书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