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志心胸不阔,无容人之量。
但此时看来,才知李承志目光之远,所虑之深……
……
夕阳渐远,天色渐暗。
便是达奚与张敬之再好奇,予夜里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李承志便邀二人回城。
达奚依旧兴奋不已,仿佛稚子一般,看哪里都觉新奇。
刚出铜厂,正值下工之时,边道上皆是行人。他仔细一瞅,竟发现有不少妇人与老人?
“如这般妇弱,也能予坊中作工?”
李承志点着头:“自然是能的,虽出不得重力,却可做些简单省力的工序。如在纸厂,可由老弱妇人熬煮纸浆、贴晒纸皮……
若在铜厂,待放干沟渠,便是妇弱从草席中挑捡铜粒。而如纺织、衣靴等厂中,皆是妇人为主,丁壮为辅……”
达奚不解道:“那若是这般,地又由何人来耕种?”
“哪有那般多的地?”
李承志怅然叹道,“李松之时,西海民不过两万户,要开矿、冶铁、锻甲、铺路、修渠、建房等等,只是这些,征尽丁壮仍不够用。是以只能征妇、老垦田。举三年时节,也不过屯田万余顷,将将七十余万亩,便是分到每户,也才不到四十亩……
而至去年,西海猝然迁来七八万户,人虽多了,可垦的荒田却无那般多。不过好在自杜仑部抢来的牲畜极多,西海的草场够大,只好令新民改耕为牧。
但便是如此,家家皆有闲汉,整日游手好闲,无事生非。是以我才建议伯父募兵,如此便多了三卫战兵……而多余之妇人、老弱,则尽皆召入工厂……”
怪不得他图谋河西四郡之心昭然若揭,原来是只靠西海,根本养不活十万余户百姓。
转念再想,只是四年不到的时间,李承志到底往河西偷运多少粮食,竟够五六十万百姓吃嚼三年?
想想都觉的不可思议……
达奚与张敬之都是知兵之人,更署理过民政,自然明白李承志为何多费钱粮募兵,也不愿百姓闲赋。
只因越闲,生事之徒便越多……
暗叹一声,张敬之温声道:“农桑为国之本,民更是以食为田,若无田地,百姓便无衣食,州郡便无赋税,官吏便无俸禄、士卒便无兵甲……此非长久之道……”
达奚一听就知,张敬之这是在劝李承志:即欲图谋河西,不如趁早……还真是半点都不客气?
他本能的一抬头,正好撞上李承志的目光,下意识的一哼。
你哼个毛?
从今天开始,就要在一个锅里搅马勺,更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我李承志若跑不脱,还能逃得了你达奚?
过上个两三载,说不定还要加上你父奚康生……
至多也就是明年开春,定会出兵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