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所言也句句是实话,他自小受其母亲影响,算是蒙卦里启蒙中以德养正。
而后来得李悝的三个考验,也让王禅辨物,识人,审时度势,让王禅能从普通人不一样的视角里学到新的东西,也可以从天地自然之中悟出一些道的规律。
所以看似这一切是因王禅的聪慧,其实是因为王禅找到一把钥匙,当然读懂易理也是王禅得以超脱世人的关键原因。
“小先生最后所说真正的师傅,不知是谁,能让小先生如此高看之人,当是世间圣贤之人,可否与老夫一说。”
“此人就是大周守藏室史,通古博今,是古今奇人,已通解大道,与小子有缘,它日自当为吾师也。”
“原来是此圣人,实在有缘,我与圣人二次会面,求教于圣人,数次欲拜其为师,可他却并不收老夫为徒,实在让人费解,听你一言,看来是老夫悟性不够,难解其义,希望它日还能有机会再次请教圣人。”
(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那时老子入鲁,为朋友主持葬礼,那时孔子就求教于老子,后来五十多岁的时候又再次求教,第三次当然是小说的后面最后一次求教了。
孔子求教于老子的最后一次,在庄子里有详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而孔子也是晚年才箸书立传,想来也是受鬼谷与老子的影响。)
“夫子不必自谦,夫子若能悟道,必然名传于后世,至于为何圣人不收夫子,在下想来,是因夫子之心智尚未大开,所以传之无益,反会有束于夫子,它日夫子能领悟易理玄门,再见圣人之时或许不需三日,圣人自当会传教于夫子,还请夫子静待时机。”
“得小先生今夜教诲,老夫也是受益无穷,自当慢慢领悟今夜所闻。
只是此次小先生来访,当是有事与老夫相商,老夫受晋王所托出使晋国,也是本着一统中原,结束列国纷争。
老夫也知小先生不会以一国为谋,而是以天下为谋,那么不知小先生为何会反对老夫此次出使秦国吗?
晋国封地中原,是继续我中华文化的基石,难道先生觉得晋国没有机会吗?”
王禅一听,轻松了许多,刚才与夫子谈论道之悟解还是十分小心翼翼,此时知道天色将明,也该到了说明来意的时候了。
“夫子觉得晋国有一统之能,是因为晋国地处中原,而世代承我中华文化之影响,却不知现如今之中华,已非当年三黄五帝以及前商朝可比。
南有楚国,西有秦国,北有燕,东有齐鲁,晋国虽然地处中原,可自百年前文公大封晋国八大家族之后,晋国之国政以被八大权贵世家把持。
晋王将来有如现如今之周天子,分而不治,久之必乱,难道夫子想让晋国一统而再走如今列国纷争之态吗?
其二,晋国这些年妄自尊大,不尊天子,无胸无怀,何来德行以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