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丫日记》,可我忙的要命,哪有那时间。”
沈仲哭笑不得,看来背后骂他的男人不少呢。
他拉了一张椅子坐下,询问捐款的事。
张老师一边批作业一边道:“这种事不好说,大家都有道理。如果匿名捐款的话,很多学生就不捐了。学校弄了一个排行榜,就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捐款,可无形中攀比之风就上来了,难做啊!”
“可学生们本身没有钱,他们需要向家长伸手,实际上,家长的捐款意向反而成为学生捐款的态度。”
“对对,你说的很有道理。其实跟学生们的意愿不大,他们都想捐款,而且想多捐一点,才能满足荣誉感。但票子掌握在家长手里,不是他们说了算。”
张老师对于小雅姐夫一针见血的看问题,有点欣赏。也有家长过问这件事,但不会谈这些问题。
大部分家长抱怨孩子在家逼他们,闹的不可开交,希望老师劝一劝。
沈仲继续道:“可现在的问题是家长的能力,或者说意愿,成为学生的名誉。那些落后的学生会自卑,那些捐款多的学生沾沾自喜,可能看不起别人,这个排行榜的副作用,远大于正面意义。”
张老师听到这里,才知来了一位抗议的家长。
他微笑着,耐心解释道:“这是教委的决定,几乎是全国性的一次爱心教育活动。献爱心没有错,可引发一些不好的声音,这是无法避免的。”
沈仲明白跟他说没有用,哪怕跟校领导说也没有用,他只是觉得爱心通过捐款多少来表现,本身是勉强的。
不能从学生根本上解决问题,靠攀比激励,这种做法不可取。
张老师看到家长脸色不高兴,说道:“我知道你是为了小雅而来,小雅捐款时说家里有困难,我能够理解。可她是学校名人,她注定要被大家关注,这是无法避免的。
这样吧,我出四百元,帮她把排名提升一下,起码在我们班算靠前的。我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影响学生的心情,那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张老师的态度,让沈仲比较满意,年轻老师好说话,通情达理有想法。
小雅有这样的班主任,他反而放心了。
“我今天来,可不是为了让张老师垫付这笔钱的,家长哪怕困难,也不可能被几百元难住,她根本就没有跟家里人提。”
“那你的意思?”
张老师被弄糊涂了,他也觉得像小雅的家庭,哪怕很困难,随便拿出几万来也是毛毛雨吧?
一百元带了一个不好的头,学生们都有从众心理,他班捐款全校倒数第一。
这弄的他这个班主任准备自己掏腰包,给一些学生补捐。但女朋友反对他这么做,因为捐款活动又不是这一回,一年出现几次都有可能。
沈仲想了想,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