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腾达机械

作者:阿勇老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姜余拿出协议开始仔细打量最后几条。

上面注明了甲方所要承担的义务。

1.第一机床厂50岁以下的职工社保和拖欠工资,甲方必须予以解决。

2.第一机床厂所有的职工必须要买社保,职工待遇不得低于国有企业标准。

3.甲方拥有公司最高决策权。

4.……

其实最关键的就是第一条,将近三年的工资啊!

按照每个月150到300元的工资,一个职工三年下来就欠了5400~9800元。

按照厂里9000人计算,至少要也要补足5000多万,可能还不止。

相比起来,补欠的社保费用就微不足道了。

加上水电费等乱七八糟的费用,也差不多也接近了1000万人民币。

其实就相当于,姜余花了将近2000万美元,买下了60%的股份。

姜余也为自己的大手笔,感到吃惊。

这可是相当于一个万人的大型企业,他当初设的要求真没那么高,有个几百人的厂就算不错了。

瓦德里希科堡虽然是2500万美元买下的全资企业,但那规模才多大?

要不是看到有这么多专利,姜余也不会心动。

回到招待所,他就打电话给桦国银行,让他们打款2000万美元到指定账户。

反正都谈好了,字也签了,就没有必要太多的考虑了。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购买专利了。

瓦德里希科堡虽然是他的公司,但公对公还是必须搞清楚的,否则吃亏的就是自己了。

总共又花了1500万美元,买了1300多项专利。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专利,国际专利管理局都有备案的。

由于国资委没有出钱注资,40%的股份,一下子又跌到了23%。

天津港那边,他也打了个电话,让他们过三天把集装箱运到第一机床厂。

国资委依旧没有投钱注资,股份跌又到了20%。

这么一来,姜余就相当于花了2400万美元就得到了全国最大的机床厂之一。

为什么没有去折购小点的厂,主要还是因为小厂没有技术和商业人脉,。

姜余看中的是里面的熟练工人和工程师,以及建立好的上下游关系网。

这些人才和人脉是一种难得的资源,姜余如果在外面独自创业,是很难分得到。

同一时间,总装备处。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军官对着边上站着的年轻人问道。

“怎么样?你们查清楚了吗?”

穿着普通便装的年轻人立刻回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