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勤对父亲把婚姻视为生意深不以为然。他觉得,父亲与何淑懿的父母一样,都是以很现实的视角看待儿女的婚姻问题。诚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现实的婚姻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婚后家庭较富裕的物质生活。而所谓的现实,要么有钱,要么有权。前者能够直接买富足,后者通过勾兑也能达到同样目的。但赵书勤认为,婚姻里过多掺杂现实的考量,就缺乏生活该有的挑战性了。生活,应该有些创造性和挑战性,才更具备存在的价值。一切都被别人安排好了,只管坐享其成,其实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毕竟,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在享受感官愉悦的同时,更要主观能动地创造新的存在价值;哪怕当中充满了艰难困苦。而且,对婚姻秉持现实的态度,无非就是奔着大富大贵而去。可是,这个世界,又有几人可以实现。更何况,人生并非非要出身显贵,才能创造非凡。科学史上的牛顿、爱因斯坦、法拉第等一颗颗耀眼的巨星,大都是普通人家的子弟。大抵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由于先天条件所限,往往比富裕人家的子弟更能耐得住寂寞,更能接受艰苦的锤炼。而创新的路上,除了艰苦,就是寂寞。所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因此,对于父亲为他所作的婚姻规划,赵书勤并不苟同。他并不指望与何淑懿结婚后,能够从何家得到多大的帮助,进而获得实现人生价值的较多机会。赵书勤倒是觉得,与蒙晓璐一起,才更有机会提升自己。因为,与何淑懿相比,蒙晓璐更具进取心,也更有拼搏的精神。这也是,赵书勤对蒙晓璐恋恋不舍的主要原因之一。
“何淑懿脾气暴躁,我不喜欢。”赵书勤一针见血地说道。
“脾气可以磨合嘛。两人在一起,互相包容体谅,什么火爆脾气都能慢慢中和下来。”赵德胤开导说。
赵书勤不想过多讨论这个话题,于是又转到商总身上。赵书勤告诉父亲,商总打算回炉江二次创业,斥巨资兴办煤化工企业。父亲说他早就已经知晓这事了。商总不止一次跟他讨论过这个项目。父亲其实并不看好商总的这个煤化工项目,主要是一投资太大,而项目的效益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二煤炭主要从东北远距离运输过来,成本太高。不过,父亲还是支持赵书勤毕业后到商总的煤化工公司去历练。假如商总确能兑现承诺,将来安排赵书勤出任公司的负责人,那自然求之不得。赵书勤学的是化学专业,与商总的煤化工项目所需不谋而合。专业对口,所学有所用,可以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做点实业,还是比较好的。人总要干点实事,才不枉费一生。做包工头,没多大意思。”父亲感慨万端地说道。言外之意,父亲对其如今的承包工程生意其实并不满意。他也觉得,做实业才能让人生功德圆满。
“或许,商总也只是开玩笑而已。这么大的项目,他怎么会放心让我们来管理。”赵书勤患得患失地说道。他确实很期待这个机会,但还是隐隐担心商总到时候不会兑现诺言。毕竟,自己又不是他的至亲,也不是职业经理人出身,商总不大可能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