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美黔东南,位于贵州高原东南部,是云贵高原向湘西桂北丘陵地带过渡的缓冲区域。发源于高原中部而流经此地的清水江,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穿行,日夜奔流,最后汇入湖南境内的沅水,在渔舟唱晚之际抵达八百里洞庭。江水流经的地方,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充满了一种边城异域的质朴纯净之美。水有灵性,滋养一方人,陶冶一方情。依山傍水,一座新城沿着江边开阔地带拔地而起,绵延十数公里。这就是被誉为黔东南苗岭明珠的炉江。炉江是一座年轻而充满浓郁苗族风情的魅力城市。近年来,得益于城建狂飙突进的发展,炉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各式基建如火如荼,风起云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霓虹璀璨,人烟阜盛。江涛浩荡,桨声灯影,光与色氤氲糅合,既是对炉江历史黑白底片重新着色,又是为城市未来发展标定色彩。人水相通,都拥有着勤劳素朴勇往无前的天性。人山相似,都具备包容万物坚韧执著的品质。正是这天性跟品质,创造了这里独特的民族文化,并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一直延续至今。
山不在高,有庠则名,如岳麓山等。炉江西北郊,亦有一山,名曰观音山。因其山顶常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时常有类似观音大士形象的雾体出现。又恰逢日出时分,旭日光芒万丈,喷薄阳光与观音雾体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雾体四周佛光四射的美丽幻像,当地人以为是观音降世,遂将此山命名为观音山。大家还四处募化资金,在山上营建了一座庙宇,名为观音庙。自庙落成后,香客云集,香火旺盛。尤其是每年农历六月十八这一天,传说是观音降世日,远近信徒慕名前来祭拜观音大士,祈求福运亨通。观音山人山人海,香烟弥漫,盛况空前。
观音山南麓,有一片开阔地带,之前是劳改农场,后来据说一位风水大师偶然路过此地,见其地形虎踞龙盘,毓秀钟灵,便向当时主政者建议在此修建一座学校,以因应该地的灵气。不久,一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拔地而起。一大批朝气蓬勃的年青学子也陆续来到这里。观音山下第一次响起了琅琅书声。渐渐地,观音山炉江师专的名气在黔东南地区流传开来。再后来,炉江师专晋级为炉江学院,成为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直至今日。
炉江学院足球场左侧有一小湖,名叫郎桑湖。湖畔绿柳成荫,湖中荷叶田田。绿树掩映中,是一排五层高的白墙红瓦的新公寓楼。公寓楼中住有一位老教授。教授姓何名建,是炉江学院的建院元老之一。只是上了年纪,身体病弱,四年前从教育一线退下来,如今赋闲在家,平日里靠研习古书字画打发时光。何教授老伴前几年去世了。子女也不在他身边。平日里就一孙女何淑懿跟他一起生活。
祖孙俩感情很好。孙女何淑懿聪明伶俐,勤劳能干,生得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宛若两颗晶莹剔透的葡萄,深邃的秋波里暗暗地涌动着几丝忧郁,似乎在默默诉说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五官精致的俏脸上时时布满笑意,甜蜜迷人,情真意切,让人一见就心生怜爱。祖孙两人互关互照,老慈幼爱,生活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