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官家约酒

作者:提比留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在这段难得平静的日子里,徐咏之安葬了山字堂的死者、养好了肋骨,小贵也回了金陵,李煜的儿子李仲寓已经在学走路了,不过还有好事——周娥皇又有了身孕。

“应该还是一个皇子。”太医院的老头子们议论纷纷。

周娥皇美丽、有见识、还能生儿子。

天下最好的皇后也不过如此了,大家都说李煜可能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赵匡胤没有增加新的儿子,不过赵德昭成长得越来越好,每隔三天,徐咏之会进宫教他剑法,只教剑,不用教枪,这是赵匡胤之前的要求。

剑是太平天子的武功,马上皇帝,要学的就是枪。

赵匡胤准备自己征服天下,把一个太平盛世交给德昭。

“骑马不用你来教,朕准备自己教。”赵匡胤是这么跟徐咏之说的。

“官家不用担心臣的时间,皇子聪明伶俐,学得最快。”徐咏之说。

“不是担心你的时间,而是朕希望和德昭能有一些父子的回忆。”赵匡胤乐呵呵地说。

再身居高位,父亲也会亲近自己的儿子,看着自己的儿子长大、越来越像自己、身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再幸福不过了。

徐咏之也为这对父子之间的亲近感到开心,赵匡胤对儿子越疼爱,越会为儿子打算,那晋王赵光义的机会也就越少。

赵匡胤也说过,虽然德昭还不是太子,但你徐咏之就是真正的太子少傅。

徐咏之记得这句话,在不需要动兵的日子里,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倾注在了这个皇子身上。

德昭十岁,已经在学《春秋》了,每五天,王溥大人会来书房给德昭讲一章《左传》,讲里面的君臣、朋友、治国。

“咏之叔,”德昭这一天问道,“《左传》和您研究的《公羊》,到底有什么不同?”

真是一个好问题。

“《左传》是很好的故事,通过精彩的细节记录,有朝堂、有江湖;《公羊》讲的就是政治运行的法则。”徐咏之说。

“那这么说,《公羊》比《左传》要深刻了?”赵德昭问。

“不是呀,德昭殿下,讲政治运行之道并不比讲故事的人高明,而且《左传》是极好的兵书,东汉的名将关羽和晋国的将军杜预,都是痴迷左传的将军。”徐咏之说。

“那我得好好学了。”赵德昭说。

“当然,遇事如果老师讲不明白,可以请教官家。”徐咏之说。

“可是父皇说自己读书不多。”赵德昭说。

“人的智慧不是只靠读书来的,”徐咏之说,“官家的智慧,是在乱世中磨练而出,他看事情通透,又不在乎自己的私欲,是这当世,不,可能是这几千年来,数一数二的好皇帝。”徐咏之说。

正说话间,张德均来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