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甲带与装甲盒

作者:星光破裂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140毫米、9发119毫米炮弹就使其船体严重受创,旋即沉没。而该级舰的水线装甲厚达254-305毫米,主炮塔装甲厚达229毫米,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除了装甲材料比较原始之外,甲带巡洋舰防护方式下的防护结构缺陷和防护面积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日俄战争的蔚山海战中沉没的万吨级留里克号(留里克i)也属于甲带巡洋舰,除了对舵机防护不足外,它的火炮防御也是不足的,在海战中她的火炮全部被摧毁,甚至有部分火炮是在与只配备了152毫米40倍径速射炮的浪速号和高千穗号战斗中被摧毁的。

所以约亨要求新式巡洋舰的装甲布置方式必须按照大选帝侯级一等铁甲舰的由侧甲、平甲和穹甲构建起足以保护整个舰体所有重要的部位的超长装甲盒体。不过这个要求让在座的所有设计师都感到十分为难。

“殿下,您所说的设计思路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如此巨大的防护面积,加上足够的装甲厚度,装甲总重一定十分惊人。而又要保证火力和航速,新舰的排水量恐怕难以控制啊。”

“这并不是问题,克虏伯公司的新式表面渗碳硬化装甲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目前克虏伯公司的研制进度较为缓慢,不过巡洋舰显然不需要和铁甲舰一样厚度的装甲,如果按照表面渗碳硬化装甲的效能是普通锻铁装甲的1.5倍来计算(注1),我们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装甲重量。新舰设计完成到开工起码要1年时间,让克虏伯公司在一年内必须拿出50毫米以上的表面硬化装甲。”

这样做的确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一旦克虏伯的进度跟不上,就有会导致新舰下水后无装甲可用的尴尬境地。不过约亨这么做也是相信克虏伯公司的能力,由于约亨的干涉,克虏伯公司早在1886年就掌握了镍钢装甲,其装甲效能比定镇二舰上所用的钢面装甲效能提升了5%,而英国人今年才刚刚拿出同类产品,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表面渗碳的研究工作也同年展开。既然美国人能在1890年拿出相比于锻铁装甲提升了60%左右的哈维钢装甲,克虏伯没理由不能在比美国人更早拿出此种装甲(注2)。

因此约亨宁愿承担风险,也要让新舰不至于完工后就面临着装甲材质落后的局面。而且如果顺利安装了表面渗碳硬化装甲,新舰的性能足以在5年内领先各国所有“非正规”装甲巡洋舰,而且在以英国为首的诸多国家认为装甲巡洋舰性价比不如防护巡洋舰从而导致在装甲巡洋舰的发展陷入停滞的情况下,这个优势甚至可以保持10年。而且就算是法国人刚开工的“正规”装甲巡洋舰杜布伊·德·洛姆号,由于装甲材质的原因也绝对不会是新舰的对手。

“装甲重量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谈谈火力吧。”约亨给装甲的设计定下了基调。

注1:各装甲性能大致对比,以锻铁装甲为基本值1,钢面装甲为1.25,镍钢装甲为1.3,哈维钢为1.6,克虏伯装甲为1.8,kc钢为2.1

注2:哈维钢就是经过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