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橘的种子长不出枳来

作者:赤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人都是贼?”

晏婴意味深长地止住话题,好奇的人马上问:“你怎么回答?”

晏婴得意洋洋回答:“我说:我听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了。虽然树叶很相似,其果实滋味不同。

相同的植物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别,是因为水土的差异。这名齐国人在齐国的时候,不一定是盗贼,也许是一名勤勤恳恳的农夫,或者是一名勤奋的商人,他之所以到了楚国却要做窃贼,大概是因为楚国的土壤比较适合窃贼生长。”

据说,楚灵王顿时瞠目结舌,无言以对,默然良久后,讪讪地说:“和圣人(春秋时代,这个词意思是‘聪明人’)是不能开玩笑的,寡人这是在自讨没趣啊。”

众人被这故事乐的仰天大笑,大家笑的都很开心。但赵武却没有笑,等众人的笑容都平息了,赵武慢慢的说:“晏司徒,其实我早就想告诉你,橘与枳是两种不同的果实,虽然它们叶子很相似,开的花也很相似,但它们确实是不同的物种。

我之所以想告诉你这个,是因为我在淮南也找到味道甜美的枳,在淮北也找到了不好吃的橘,可见,它们生长在什么地方不是变异的关键。橘生淮南是橘子,生在淮北依旧是橘子。期间水土虽然变化,但物种大体不变——枳也一样。”

正在狂笑的晋国卿大夫愣了一下,笑声嘎然而止。

那时代中国还没有植物学的概念,而赵武是列国当中最早推行新物种的人,晏婴这一路行来,已经看到赵氏对新物种的应用,他知道赵武这句话的分量,也不想与这样一位对植物有研究的人争论。所以他面色不变地回答:“我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可是这个道理我知道,楚国人不知道。”

赵武看了晏婴一眼。

也不知道晏婴说这个话是真是假,但赵武只能顺着对方的话题继续说:“我明白了,你当时明知道水土差异并不能使物种变化,但你又欺负楚国人不懂,拿这个水土差异来说事……你那是狡辩了。”

赵武提到物种,晏婴马上顺势说:“我一路行来,发觉元帅对物种深有研究,元帅可有这方面的著述,也让我晏婴拜读一下。”

晏婴其实是变相向赵武讨要新物种,但没想到赵武听了对方的话,反而一副深省的样子,回答:“哦,我也许真该写一本类似的书……当然应该写一本,即使事务再繁杂,我也应该抽出这个时间,给后人留下一本粗略的《植物志》……”

晏婴顺势回答:“等元帅写好了,晏婴愿意首先拜读。”

此时,众人已走到了中军大帐门口,赵武手一引,结束刚才的话题:“晏卿,请入内,这是欢迎齐军的宴会,你是猪脚!”

齐国的军队抵达了,意味着鲁国的军队也不远了。

齐鲁是世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