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了?那哪里还用得上秦二了。”
想起沈涟要北上来帮他,沈瑞不自觉露出笑容来。
如今松江诸事平顺。沈瑛、沈瑾都起复了,沈瑞虽是外放,却是升官奇快,莫说松江府各家,就是整个南直隶都高看沈家一眼。
松江知府董齐河于赈灾一事得了沈家大助力,年终考绩上上,又得了皇上嘉奖,原是升迁也能谋一谋的。
他却是想得极明白,他机缘巧合才得了这个知府,朝中没有根基,也谋不到太好地方,便是给个从三品却丢在西北西南,还不若留在松江这富庶之地的好。
况且巴结好了沈家,便是搭上了杨阁老,他日不愁没有好前程。遂便下足力气谋了个连任。
有董齐河这个知府关照沈家,沈家再没什么不平顺的。
沈琦为族长秉公处事,族人都心悦诚服,且因有诸多产业,族人日子也越发安定。无论耕种还是织厂,又或者船厂、各类学堂,都是四平八稳发展起来。
沈涟这才能抽身,北上来帮沈瑞打开局面。
松江种种产业创立都由沈涟经手,他来帮忙,登州这边再建厂建学堂必然事半功倍。
而这次来,沈涟是带着家小一起上来的,毫无后顾之忧,这是准备就跟着沈瑞干了,沈瑞若为三年知府他也必然干满三年。
沈瑞笑向陆十六郎道:“我只怕累着涟四叔,故此还得十六哥你多留心,如果有秦二这样的人才,也多引荐几位。”
陆十六郎连连应是。
沈瑞又笑道:“等四叔到了,也可以请雷员外过来一叙。还有,莱州李知府曾与我说过莱州也产红花和蓝,我看雷家种的染料不多,到时候可以商量商量,染料从莱州府买,莱州也可多卖些粮与我们。”
*
沈知府回到府衙后的第二天,蓬莱县就轰轰烈烈开展了清丈田亩行动。
韩家、陆家也在其列,百姓是纷纷道知府大人大公无私,富户豪绅之家便不乏有人嘲笑这两家白当了狗腿子却也没落着好。
不过无论是赞是讽是何种态度,各家也都知道了府衙清丈田亩的决心。
而有了秦家这一出,当日参与囤积的几家,原就有摇摆不定的,便随了秦家倒戈,麻利的送上粮米来,重开粮铺,也积极配合了清丈田亩工作。
倒戈这件事嘛,也有从众心理——见有人投诚了,便生怕自己投晚了,莫说捞不到好处,再被认为不诚心可是糟糕至极。因此一时各家争先恐后奔向府衙这边。
便也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人家越多。
当然,死扛的,也不是没有。
这不,还有高个儿的魏家纹丝不动吗?
那和气生财的赵员外家,也同样死扛着没动——反正,目前还没清丈到他们家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