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古籍难题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朋济明人面很熟,悄声说道。

八十年代之前,奥门没有大学,学制与港岛相通,中五之后考港岛大学预科班,少部分学子会回国内或者葡萄牙上大学,绝大部分都去港岛读书。

八一年,奥门士绅黄景强先生、胡百熙先生和吴毓璘先生创办首间现代大学──私立东亚大学,此为奥门大学前身。1991年,东亚大学转为公立大学,更名为奥大,正式挂牌,成为奥门仅有的一所大学。

南国文人研究院是研究岭南文人的研究机构,并非教学单位,所以,这位王大中教授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李承站在人群靠外,踮着脚尖,看了书页右上角竖行文字“三皇本纪第一上”,立即明白过来,这是《史记》释义本,也就是解释《史记》内容的工具书。

《史记》流传后世,版本众多,而各类释义、集解、考、据等工具书,那就更多。想要通过两页纸考据这本《史记释义》,那不是一般的难。

不过,寻找蛛丝马迹,并从中找到真正答案,这才是鉴定的乐趣所在。

李承听了听王大中教授的低语,他主要是从书页内容来考据,和同伴辩解,这究竟是《史记索隐》?还是《史记集解》?又或者是《史记会注考证》?

这种玩法李承自认玩不了——《史记》各类版本流传下来超过六十种,谁没事会将六十种《史记》本全部看完?连知识渊博如海的饶师,估计也不会干这种事。

李承有自己的鉴定方法。

先确定真伪或者说朝代!

各个版本的内容记不住没关系,只要记住各个朝代的书籍印刷特点,还有常用纸张,以及用墨特色,基本就能断定这本书是真是伪,若是真品,又是那个哪一朝印制。

一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鉴定起来,能让人头痛欲裂。

李承最先考据的是宋本。

宋本印刷又分为“官刻”“家刻”和“坊刻”。

单单官刻一门,又分为“监刻(国子监)”、“馆刻(昭文馆、集贤院、史馆)”、“阁刻(秘阁)”、“院刻(崇文院)”、“省刻(秘书省)”、“府刻(地方学府)”、“书院刻(地方书院)”等十八个种类。

当然不用每一家都往上面套,那还不得累死?

宋版勿论南宋北宋,官刻本最大的特色可用四句话概括:

“字体刚劲似柳唐书法家柳公权;刀法严肃似磐(磨盘);墨色黑凝似渊(深潭);端庄稳重似卧佛”。

坊刻,多指地方刻印本,也有自己的特色,譬如宋书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闽本”,其次为“苏杭刻本”和“眉山刻本”,再次为“潮本”、“赣本”和“庐州刻本”。

坊刻虽多,倒是可以从纸张和墨色上区别,譬如闽本有很多用麻纱纸,苏杭本多用竹纸,眉山本多用桑皮纸;赣本多用芦纸,诸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