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羊城鬼市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收购森达的港百利,就是典型例子。

“你这也想得太远了吧。”饶恕哈哈一笑,不以为意。

且行且看吧,李承不准备今晚就能说服对方,时间还长着呢。

………………

凌晨三点,文昌路两旁,灯影绰绰。

文昌路很长,摊位并不密集,李承、赵帆,还有吴伟三人来得比较早,人不算多。因为是夏天,许多摊主席地而坐,面前铺着一床破旧的被单,上面零零散散摆放着自家货品。

货品的种类,五花八门。

李承几人是从文昌南路过来的,第一家摊铺,陈设的是电子表、计算机、半导体,还有电子日历,电子闹钟等。因为是做电子产品,两位年轻的摊主,用上柔和的电池台灯,比起其他摊主的气死风灯要洋气很多。

摊位前有几人在选购,断断续续的声音传来,让李承一愣。

呃,华强北已经开始发威了?

两位年轻的摊主,说这些是他们自家公司产品,就在华强北。

华强北啊,中国山寨圣地,号称没有仿制不出来的电子产品!

不过,这摊位显然不是李承的选择,三人从街道的东侧开始逛,顶到头再兜回来,天差不多就亮了。

果然是捡漏的好时节。

在东侧第一家杂货铺子上,李承就看到一件如同木质琵琶一样的小物件。

拿起来掂量一下,大拇指指腹推推木质板面,板面外观没雕刻花纹,没上油漆,很干燥。稳住琵琶盒的杆部,扇形推开,露出里面的东西。

灯光很暗,让赵帆打着手电筒照照,里面套装着一杆象牙的戥(音等)子。

戥子是秤的一种,主要用于称一些贵重的黄金、白银、珠宝、中草药等精细物品。由秤、秤砣及秤盘组成,秤砣和秤盘均为黄铜所制;秤杆为老象牙所制,约一揸长。他捻捻这支微型象骨杆秤,手感光滑,在纤细的戥子杆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间隔有序的“星眼”。

这杆“象骨秤”不仅本身精致,连装秤的盒子也一样精致,盒子的木板挖有放秤杆、秤砣和秤盘的槽。用乌木琵琶盒装“象骨秤”,就像小型电子秤一样方便,商人可以放在兜里,走南闯北收购贵重物品。

手电筒的光线毕竟要差许多,李承感觉应该是清中期的戥子。

保存的很完好,不错的东西。

唯一遗憾的是,这杆戥子的匣面没有找到商号的印记,否则更有价值。

“老先生,请个价!”鬼市很忌讳用手电筒照人脸部,买家卖家都很忌讳。对方低头,还戴着草帽,看不清脸面,李承只能根据对方的声音判断,已经上岁数。

“六百,不二价!”对方的声音有点焖。

呵呵,鬼市能有不二价的?李承直接砍一半还带拐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