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小小较量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车上。

“阿承,辛苦一下,帮我挑拣挑拣。”指挥李承干活,似乎天经地义一般,又指指这几个摊贩,对李承说道,“都是出来讨生活的,顺便帮他们分分类。”

似乎担心李承不能服众,又介绍道,“别看阿承年纪小,他可是香江饶固庵先生的入室弟子,师出名门。上午捡的那块玉璧,你们别不服,人家就是有这眼力!”

“真是多谢徐所,多谢这位小哥!”“哪能呢?”“饶老的弟子?难怪擦身而过都能看见那块玉璧,眼力绝了!”一时间,这几名摊主陪着笑脸恭维道。

真心佩服这位徐师兄,只是……五个摊位上,,加在一起怎么也有两三百件吧?这要鉴定到什么时候?李承苦笑。

好在徐恒兵也不是那么古板,说道,“邮票、像章、小杂件之类的,就不用鉴定,只检查玉器和铜器,快得很。”

那还好,起码砍掉一半。

平板车一字排开,李承从左到右,徐恒兵从右到左,开始鉴定这些摊主的货品。

徐恒兵对李承的鉴定水平很好奇,李承对他,同样感兴趣。

要知道,商承作的鉴定水平非常高,国博、粤博、深博,有至少两百件文物是上老捐赠的,其中百分之六十,是高品质高价值古董,国家一、二级文物。像粤博的镇馆之宝“千金猴王砚”,就是老爷子捐赠的(也有说是卖的)。

他的六十年老友容庚,在鉴定捡漏方面更有心得。“生财有大道,成名有捷径”这句话就是他说的。

容庚以一介书生收藏青铜器和字画,资力不足,靠的是眼力。人家看走眼的,他就以平价购入,再用十倍的价钱卖出,此之谓“生财有大道”。

原本是想传授收藏养藏的经验之谈,可在特殊时期,这句话被人揪了辫子,受罪不少。

徐恒兵作为商老的关门弟子,鉴定眼力绝对不弱,否则也不可能如此自信的说帮这些摊主的货品分级。

李承朝他那边瞅了一眼,果然,鉴定手法很独到。

两两鉴定,一块玉珏,一块玉环,在手掌心揉一圈,然后对比着照照太阳,再翻过来照照,然后那块玉环很随意的扔在一边,应该是劣质品,而那块玉珏则被他握在手中,继续和下一块玉器对比。

李承很快明白过来,这是对比法鉴定!

详细解析手法原理如下:两块玉器对比,选择质量更好的一块作为基准,再用其它的玉器与之比较,质量差的往后排,比基准线好的往前排,绝顶的好器,单放。

简单、快捷、高效!果然有一手!

这种手法不太强调玉质,更看重“韵”。

这么说可能有人不太理解,其实,古玉或者仿古玉,都不太看重玉质。

认真想想就明白,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即便到了汉唐,真正的和田玉,很少,不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