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小小较量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每个部落都有周襄王西游昆仑的实力!基本上都是地方玉,强调什么玉质?不是扯么?

因此,他的鉴定手法,毛问题没有,妥妥的。

“韵”又是什么?

这东西有点玄,就像看一幅画,你说不出来它为什么好,但是看着就是舒服,这就是韵。可以把它理解为气质,理解为顺眼的感觉,理解为情/趣风味,都没错。

对“韵”的感觉培养,无它,多看多上手!

李承鉴定也看“韵”,画作的神韵、铜器的气韵、瓷器的雅韵、杂项的灵韵、家具的意韵……不一而足,但是,在玉器方面,他显然没有徐恒兵这么牛——关键是没有徐恒兵那么好的上手机会!

因此,他采用的是另外一种快速鉴定法。

将面前所有的小玉器,全部平摊在摊位上,将个别非正面的,翻过来,手掌在这些玉器上面来回磨蹭,将感觉很涩的玉器全部挑出来,扔在一边,没什么价值。

如此一来,一半多的明显劣质、毫无价值的玉器,被他筛掉。

剩下的一小半,大约十枚出头,品质稍稍出色一些,多少有点价值的,被他逐个拿在手中搓揉,有个别的会拿起来对着阳光照一照。

额,他走的是“触觉”鉴定。

玉,是最容易被皮肤感知出好坏的,好的玉器与劣质玉器,手感完全不同。

只有他认为触感特别不错的,他会挑出来单独看韵看色看质地。

刚才不是说古玉或者仿古玉不用看质地么?这不矛盾吗?

一点都不矛盾!

仿古玉和真正的古玉,给人的触感,同样不一样!

不信?做个小实验——拿一枚古铜钱,清朝的就行,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拿一枚当代的壹圆硬币,再试试,两者给人的触感,差别很大。

李承将第一个摊位三十二枚各色玉器鉴定完毕,抬头时,正撞上徐恒兵的目光,他笑着对李承晃晃大拇指。很显然,他刚才也在关注李承的鉴定。

李承的鉴定方法,当得起这根大拇指。

相比徐恒兵“察韵”鉴定,李承的触觉鉴定还捎带着对玉器质地有所感知,因此说,要比徐恒兵的鉴定更精准。但他的鉴定方法同样有个毛病,很难对大面积被筛除的伪劣制品,提供价格阶梯参考!

两种鉴定方法,最终锁定的目标,都是极致精品!

李承这一摊玉器中,有十枚还算正玉(没泡过药水),有点价值,只有一枚价值不错,就是李承手中的这枚红皮河磨玉。

河磨玉就是岫玉中的老玉(岫玉分两种,另一种为岫岩碧玉),色泽淡黄、白地,上品的河磨玉还是很珍贵的。

这是一枚仿龙山璇玑玉,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仿。

璇玑玉是龙山遗址中非常有特色的一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