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东瀛进口,价格不便宜。
这就决定这款相机在国内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很快停工,具体产量未知,但不会超过两百台——依据是当时进口东瀛高能橡胶数量。
因为数量极其稀少,引发相机收藏爱好者的热捧,认为“中海58三”要比“中海58一”更有收藏价值。李承与这位亭主的观点,是其典型代表。
收藏不分对错,只能说,见仁见智!
两人倒是因为这番争执,彼此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互换名片,这两台相机最后以两万两千港纸成交。
“李先生在摩罗街做欧美艺术品生意?都有哪些类别?”丁宝定拿着李承的名片,翻看着。李承的名片没来得及更换,只写有摩罗街“三人组欧美艺术品二手店”一家店面的地址。
看看他的货品,全是近现代中海及周边地区工业产品,李承心中一动,主动提到,“丁老板对欧美工艺品也有兴趣?我这次来中海,打算找一家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如果丁先生有这方面兴趣,可以深度合作。”
“不收中国产近现代工业品?我看李先生对中海相机很有研究呢。”丁宝定有点失望,他确实想和李承合作,但更希望是自己擅长的国产货。
揉揉眉心……这又涉及到一件非常重要的决定,那就是三人组公司,要不要涉足国产工业品收藏?李承没想好。
虽然三人组店铺存货量很大,十年内不虞断货,可流落在中国的欧美艺术品,毕竟数量有限,门类也不太齐全,自己终究要考虑长远。
原打算经营几年再说,可现实摆在眼前,如果九十年代不囤货,到新世纪后,近现代工业藏品也会升温的,自己的货源同样变得难找!
可现在就囤货,资金压力会非常大——想要在近现代国产工业品上赚钱,起码要五年之后!
丁宝定一句话,让李承不得不再次面对取舍问题!
一句话,还是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