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名黜革,秀才、举人、进士,凡钱粮未完者,皆被革去功名出身;现任官概行降两级调用,计共黜降一点三万余人。”
史称“奏销案”。
奏销案,一举将江南士林明末遗存的那点傲骨,一棍子打折,从此“江南文人多顺民”。
也就是说,董含董俞两兄弟,刚拿到功名没多久,就被清廷剥的干干净净。
董俞被剥夺功名之后,潜心于词,成为“云间词派”后期代表人物之一,《樗亭集》是他中年时期的诗词合集,非常受追捧。
譬如琼瑶奶奶就非常喜欢董俞的《浪淘沙》:“露重叶无声,微雨秋灯,情深不见更分明。想得焚香垂手立,绣被寒轻。雁柱不飞筝,锦字谁凭,梦中犹记彩云名。桂影半窗人寂寂,依约三更。”
清代中后期民印本《樗亭集》,妥妥的古籍善本呐。
李承一眼瞅过之后,立即往小巷中快步走去。
巷子狭窄,已经有十多人围拢,李承觑着靠墙壁的人缝中钻进去,只见两个年轻人,蹲在那里,他们面前一床被单上,堆放着七八十本各色线装书,还真是有些年头的古书。
刚才“数量有限,古籍善本!早来早得,十块一本!”就是其中一人喊的。
顾不得拥挤,李承探手在人缝中抓一把,大约有个四五本,捞过来。
晕,真是清代古籍。
第一本是光绪六年昆山山阴堂刻板的《独赏集》卷三,这是清顺治十六年探花、康熙朝重臣叶方蔼的文集。叶方蔼是昆山人,中探花后,因为欠税收“一文钱”,同样在“奏销案”中被降职调用,因此有了“探花不值一文钱”的轶闻。
“欠税一文钱”,这明显是叶方蔼与江南士林共进退的一种态度,哎……
这本书不错,六品相。
第二本是中华书局民/国九年刊印的《风月宝鉴》,作者是明末清初的诗人、文人吴伟业,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吴梅村”,娄东诗派的开创者,《圆圆曲》是他的代表作。
这本书同样也有六品相。
第三本是民/国二十一年,津门杨柳刻印社刊印绘本武术精要《龙门太极拳》。话说民/国时期,中国武术很辉煌啊,龙门绵拳和龙门短拳这种“生僻”的拳谱,都能刊印发行。
李承随手翻看几页,一页一图例,图示龙门太极的精要,不知能不能练会,可以交给吴伟和周典他们去琢磨。
保存一般,只有五品。
第四本是清同治四年荆门广悦堂刊本《介庵草》,广悦堂是清康熙朝重臣周培公留在荆门一支后裔堂号,这本书是荆门周氏在同治年间为老祖宗刻印的诗集。
“老去辞家事远游,幽年何故久淹留,燕关秦塞长为客,露竹蝉风早报秋。半壁灯昏人破梦,一声鸡唱月当楼。此时离愁添多少,不见归鞍到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