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周培公,好奇计,是康熙手下智谋一等的人物。没想到他的文采可以啊,不太像史书中所说的“贫贱州卒”出生呐。
这本书连封皮都没了,还有不少浸渍,好在内文无缺页,品相只能算三品
最后一本是民/国十二年环球书局刻印《儿女英雄传》,这是清末满人文康所写的一本话本。这本书塑造一个国内家喻户晓的人物“侠女十三妹”。
这本被人翻看很多遍,卷边角,折页、毁页情况严重,四品。
无论多少品,这些书,十块钱一本,不亏。
李承很爽快掏出五十块支付给对方,又将这五本书从人缝中递给吴伟拿好,他自己还琢磨着继续淘宝呢。
刚才还有七八十本,一转眼功夫,就剩下十来本孤零零的散落在床单上。李承不死心,又将这十来本书翻了一遍。
这些人眼睛真毒啊,难怪这十来本没人要,全是一些民/国后期的农业杂志、医书,还有几本建国时期大量印制的“赤脚医生”科普本。
李承又捡漏了一本。
《农村便(bian)宜医疗》,1965年褐皮本,苏民出版社印制。
这是此后发行数亿册《赤脚医生手册》中鼻祖版本。
赤脚医生的大名,无人不知,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赤脚医生”怎么来的么?
二五计划(1958年—1962年)汇总报告递交最高层,主席在看到报告中的一个数字后,眉头紧锁,那就是1962年中国人均寿命只57岁。
1962年6月,主席指示,加强农村农民医疗,普及爱国卫生知识、除四害,缓解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俗称“六二六指示”。
基于这一指示,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工作展开,推进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兴起,一大批没有编制,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具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来自基层,深植基层,走街串村,为农村带来医疗,为农民带来健康。
由于南方时疫较重、寄生虫病比北方更重,所以,医护人员入村最开始是从南方兴起的。南方多种水稻,下田要赤脚,久而久之,走乡串户的乡村医生也要赤脚,于是就被称为“赤脚医生”。
1968年,当时中国最具有正治影响力的《红旗》杂志,准备报道“赤脚医生”事迹,但拿不准这一名称是否合适,上报到主席耳中。
主席得知这个称谓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赤脚医生就是好。
遂即,“赤脚医生”大名,风行天下!
此后十五年,《赤脚医生手册》正式刊发,内容就是修改和调整苏版《农村便宜医疗手册》而成。因此,李承说这本手册是《赤脚医生手册》鼻祖,并不为过。
所以说,这本书是非常有收藏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