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10块一本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再度付十块钱,不过,李承没走,站在几步远并没有离开,等候书摊前最后几人离开。

这两人的身份,他已经有所猜度,而且,他还发现另一个“蹊跷”现象——这两位年轻人所带来的近百本古籍善本,就没有发现一本是清嘉庆朝之前的。

以这两人的职业来说,不可能一本乾隆朝之前的古籍都没有。只能说,他们在有意识的避开“九十年代文物法的红线——1795年(乾隆六十年)”。

所以他猜测,对方手中肯定有清早中期古籍,甚至宋金元明时期的古籍!

等着,为这呢。

有价值的书全被买走,小巷中的人很快散去,两位年轻人叼着香烟,靠在墙根,美滋滋的吞云吐雾,不时的嘀咕一句。

等人走干净,李承再度上前,重新蹲在床单前,只剩下四五本破破烂烂,几无价值的书籍。

“没了!卖空了!”其中一个长发青年对李承摆摆手。

另外一位年轻人则认出李承——买六本的钱都是交给他的,“咦?你不是买过了么?”

“是啊,买过几本。”李承蹲在俩人面前,掏出香烟,递给两人一人一支,笑着道,“我想和二位谈点大买卖。”

“大买卖?我们能做什么大买卖?”那位长头发的年轻人,嗤笑一声。

“立志,听人说说嘛。”另一位瘦点的年轻人手肘捣捣同伴后,又对李承笑笑,“你说的大买卖……有多大?”

显然,他也不相信李承所说的。

李承不急,将香烟点上之后,吸一口再说道,“两位是书耙子吧?”

没错,李承猜到两位是书耙子,想要和他们建立长期联系。

耙,归拢或散开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的一种农具,柄长,装有木、竹或铁制的齿。

书耙子?就是从各个废品收购站专门耙书的人。

明清江南文风极盛,市井之中存有大量废旧书籍,有些书籍保管不善,或者家中后人不识货,经常会被当成废品卖掉,最终被收购站以废纸价收购,其中,就夹杂有大量的古籍善本。

这两位,就是专门耙这些古籍善本的小商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