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巧夺天工

作者:炎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病态美吧。

也就是说,瓷器锔瓷是为了修补,而紫砂壶焗瓷,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装饰,所以,紫砂焗瓷,如果图案精巧,用料金贵,确实能升值。

不一会,白老爷子端着一只硬纸盒来客厅,放在李承面前的茶几上,“手艺不好,两位见笑。”

李承对白老的印象相当好,有着那种老艺人的朴实。

打开纸盒,露出一只狮球壶,好东西!

虽然碎成几爿,后锔成型,但壶好,锔活也不错。

狮球壶是清末民初常见的民闲茶具器形,常见为葵瓣式,壶钮伏一狮子戏球,因而得名。

最早的狮球壶常见于销往欧美的外销器中,清代各个时期都有制作并一直延续至民/国。生命力旺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兆头好——狮球壶又称“伏狮壶”,“狮”与“师”同音,故有“太师”、“少师”之官名,世人常以此寓意世世代代高/官厚禄之吉祥造型。

这件狮球壶,褐紫泥,胎质精细,触之有砂滑感——摸上去很顺畅但总感觉指腹有东西刺挠的一种触感。

壶钮为一憨态可掬的卧狮,相当具有亲和力,气孔由其蜷卧的腹下双腿/间穿出。

盖无损,李承提起来看看,盖内有方印,“案卿”。

将壶盖单放一边,双手捧起这只锔壶,只听旁边的白老笑道,“没事,结实得很,我还用过几年呢。”

李承呵呵一笑,老头自信的很呐,可他依旧用双手捧壶观看。

这把壶的容量在三百毫升左右,中等单手捧壶。

正面足跂陶刻诗文“二月春风唱採茶”,侧面刻紧簇花卉,刀法干净利落。壶壁高温烧制,发色相当好。

再看壶底,篆书“宜兴江少南制”。

这只壶,到代,而且是江案卿的经典代表作——江案卿的狮球壶在民/国时期一枝独秀,因参加南洋劝业会展品,加上又在1915年美国“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二次成功亮相使得案卿狮球壶名噪一时,因而被誉为“狮球第一”。

壶真,碎了令人感慨,好在还有锔活,一种能“破镜重圆”的绝技。

锔活,最讨厌的就是一排排像蜈蚣足一样的锔钉,但这只壶上,一只锔钉没看见。

一共有四处包镶,一在壶柄,估计是壶柄断裂,葡萄藤式缠绕;一在壶流口,同样,壶嘴断裂,一只缠绕的游龙,将壶嘴包裹,龙首正对壶口;一在壶口,这里应该是冲口,一只蝴蝶趴在壶檐口;最后一处在壶足部,可能整个底足分离,恰好壶柄处的葡萄藤蔓延过去,在壶足底绕一圈。

这种包镶式锔活,李承还真是第一次见,真真的巧夺天工!

再从壶口看内部,底部一圈,涂了一层锡纸烫,防渗漏的。

四处包镶,用的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很亮,李承没认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