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萧氏河西

作者:君朝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让自己‘仓禀足’,只能抢别人的。中原要彻底解决胡患,将他们驱逐是没用的,赶跑了还会卷土重来,不是今年就是后年,不是这个十年就是下十年,没个绝止的时候,所以河西千年皆为塞上,烽火不熄,盖因胡族无法自饱,不往东抢,南抢,便要西掠,总之要去抢要去占才有活路。”

萧琰随马在后,这些道理她听四哥讲过,但从没有像今天,骑马行走在这田园沃野中,感受这么直观深刻。她认真的听着。

“人有了吃的有了穿的,谁还愿意喊打喊杀呢?你看咱们汉人百姓,只要有一分地,都兴不起造反的心思。陈胜吴广为什么反秦,那是因为逼得没活路了。汉末为什么黄巾造反?也是逼得没活路了。胡人也一样,给他们活路,他们也会像汉人一样勤恳。我们河西千万人口,其中胡裔就占了五六成,没有他们,也没有今日河西。将杂居在这片土地上的胡夷都杀光了,谁来建造河西呢?何况也杀不光。高武帝的确睿智,不是杀伐驱逐,而是胡夷归夏。先把他们狠狠的揍趴了,再给他们土地,教他们农桑,然后行教化,让他们沐礼义廉耻,遵循了咱们的衣冠,就是华夏了。”

萧琰点头,这段史书四哥细细讲过。大唐国史馆有《华夏族裔考》,就是高宗时期编纂的,这位大唐陛下征战一生,打下了四方胡族,却是诸胡后裔最敬仰的圣人,提起她必称“圣高武”,因为这位陛下提出了“胡夷归夏”——“迁徙诸胡皆华夏族裔,当沐化回归华夏”;当然恨她的胡人也多,因为这个国策必将使很多胡族汉化,甚至失去自己的族号,尤其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胡族。据说高宗武皇帝在位期间遭遇的刺杀最多,就是因为很多胡人高手想杀她,当然谁都没有成功。

四哥说:“大唐已经没有氐人、羌人、匈奴人了,因为他们的后裔已经完全汉化。曾经的鲜卑大部族拓跋氏、独孤氏、慕容氏、长孙氏、尉迟氏、贺赖氏、步六孤氏都已经是我们汉姓家族了,独孤氏、慕容氏更是进入大唐甲姓世家之列——不是因为他们忠于大唐,世卿世禄,而是因为他们崇礼好学,习俗相化,复华夏衣冠为道,所以大唐承认他们,为衣冠士族。”

萧勰带着萧琰驰马出了徕渠,往西南去,在飘着稻香和果香的风中吟出了一句诗:

“贺川平原果稻熟,河西江南今有名。”

萧琰读过这首诗,是曾任贺州刺史的韦詹所写。

叔祖的声音传入她耳中:“韦公的原句是‘塞上江南今有名’,后来改了,十七可知为何?”

萧琰清悦的声音在风中笑道:“因为河西已非‘塞’,这里,是中原了:水木万家朱户,仁礼千书文苑。”

萧勰大笑,马鞭一挥,“走。”

疾驰往南。

南去三十里,进入霍兰山的西南支脉,这座屹立在河西草原上的的雄伟山脉,宛若群马奔腾,奔出一个反“之”字形:北接敕勒川,山脉横如“一”字,自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