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萧氏河西

作者:君朝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去西二百里;然后从上而下,捺笔下落“乀”,去九百里;又在南端折西,横撇一笔去,延一百二十里,这一横撇山脉被称为“萧山”。

因为萧氏的经道堂就在这座支脉山上,久而久之,便被河西士民称为“萧山”了。

萧山下有河水,有灌渠,有田园,有果林,靠近山的田园果木都是萧氏所有,耕种其中的有佃户雇农,也有萧氏子弟。

萧琰骑马经过时,便听见远近都有歌声,目光望去:有提着渔篓,唱着“萧山洲景如屏画,鱼羹稻饭常餐也”的襦裙老妪;有骑在牛背上放羊,手里拿着卷书的儒衫文生;有撩着袍襟,蹲在稻田边写写画画的中年大叔;有挽着裤腿,在龙骨水车旁比比量量,又拿笔写划的青年;还有挽着裤腿,在田里轮流换着铁犁、铧的粗布麻衣却戴幞头的老翁。

萧琰看得惊讶。

萧勰笑道:“那唱渔歌的,是你堂祖婆婆,著有《老子注》《庄子解》,咱们经道堂,还有河西各书院现在用的道学经本,就是她的注解。”

萧琰肃然起敬,“可是师古先生?”

萧勍,字文英,号师古,是大唐有名的道学大家,人称“师古先生”,大唐科举书目之一的《道德经》,就是以她的《老子注》为官方注本。

萧琰读的《老子》《庄子》都是这位堂祖婆婆的注经,那论解精辟,又透着自由洒脱的笔调让萧琰很是喜欢。

“那位牛背上读书的,是你堂兄萧璩,丙辰科科举,明经科的头甲头名。”

萧琰目瞪口呆,明经科的状头在这里放羊?“……堂兄没有去翰林苑,秘书省?”

萧勰边骑马向前,边笑道:“你堂兄中举后在翰林苑待了一年,就辞了官,在江北、江南州县游历了三年,去书院听学,也讲学,半年前回了经道堂,在儒经堂做夫子。再沉淀两年,就可以去守仁书院做山长了。”

守仁书院是萧氏在河西建的书院之一,各州都有一所,授以各家经学,又以儒学为主;另有巧善书院,以器利之学为主。

萧勰下颌又抬了抬,指向那观穗作画的中年人,道:“那是你族叔,农学夫子。”回过头来又笑,说,“田地里试犁的是你族叔祖,墨学夫子。水车旁的是你族兄萧锦,和你另一位学机关术的族兄,这几年正在鼓捣着造水力锻铁机。”

萧琰也听得肃然起敬,“技精,近乎道。”

萧勰看着她颔首一笑,带着她策马上山。

才沿着上山的马车道骑了不到一刻钟,便听前方传来激烈的争辩声,萧琰循声望去,是在斜前方的一座亭子,几名青年正在辩论。

萧琰听了几句,竟是在吵“世家应不应该限田免税”,似乎赞成的还是多数……她眨了下眼,那亭子里是萧氏子弟?

萧勰只一笑,道:“大约又是哪个夫子,布置课后策论题了。”

萧琰摸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