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道为何也

作者:君朝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的第一层是武学理论,从武学的起源到武道的建立发展,千年中出现的各家流派和名人,都论述得详尽。防虫腐的楠木书架上,有竹简,也有雕版书册,一眼望去,足有上万卷。

萧琰按着二曾伯祖列的单子,依序从书架上取书而读。

她在第一层待了三日,然后上第二层。

第二层是内功心法,这些内功心法多数是从道门流出,经过萧氏宗师的修习,又多有创修,形成萧氏的心法,供弟子选择修行。

萧琰学的是商七代母亲传的心法,当然不需要再修习这些心法。萧迟在书单中列出二层的书目也只是让她读,不是让她学。但触类旁通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萧氏宗师创心法的经历、过程、感悟,对武道修行者也是大有裨益。

萧琰在第二层待了五日。

第七日萧迟过来,回答她记在纸上的一些疑问,便自离去,当然顺道调戏一下萧琰也是必不可少的。

萧琰送走这位曾伯祖后上了第三层。

从第三到第九层,都是武功秘籍,有掌、拳、腿、指,也有刀、枪、剑、戟,甚至冷门的兵器秘籍都有。

萧琰在这七层里待了半个月,待的天数最多的当然是“刀”这一层,其他几层都是读读看看而过。

期间萧迟来过两次。

她继续上了第十层。

第十层是各种轻身术和步法。萧迟给她列出要修习的是斗转星移。萧琰之前修习的是斗转星移的上卷,这里是下卷,而且是真正的精华所在。萧琰看得如痴如醉,边看边想边悟,浑忘了时日,直到萧迟传音给她,让去文道堂听课,她才知道已经进了十二月。

还是由堂兄萧纺带她出了谷,便有文道堂的夫子——十四堂叔萧昕领她去百经堂听课。

百经堂是讲大课、也是学子辩论的地方,萧琰今日去听的就不是经课,而是辩论会。

十四叔边走边给她普及文道堂的知识。

萧氏的文道堂分易、经、文三部:易部是以易学为主,包括象数、天文历法、地理方舆;经部是诸子百家,下面又分诸堂,儒经堂、道经堂、墨经堂、法经堂、史经堂,等等;文部则是教诗词赋散文之学。百经堂的辩论会就是经部的辩论会,十四叔笑着说,经常打架就是在这里。

萧琰这次旁听的经辩会论题是“仁德礼义”,这是经部的经典常论题,每年七月、十二月都要举行一次这个论题的辩论,而学子们是抽签决定他们的立场,不管他们认不认同,反正要从他们抽签的这个角度去论。十四叔说,世间道理没有绝对,处在不同的地位,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就是不同的,而且因时因地还不同。萧氏子弟要学的,就是这种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但是他们在毕业前,必须按自己选择的方向参加辩论,然后在下山前写出自己的答卷:仁德礼义孰为先?

这个答卷将封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