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任命

作者:君朝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他们每一代总有出色子弟担任六部长贰官或寺监长官这种宰相之下的权重官,并有政治建树,这维系了丹阳纪氏在官场的恒久影响力,也证明了这个世家的底蕴和实力。

因为不争宰相,丹阳纪氏在甲姓世家中的“人缘”极好。因大唐宰相位最尊,权最重,见亲王国公主不需行礼,朝殿站位也在亲王国公主之前,除军事外,政事只出三省而不私决于皇帝,大唐哪个官员不想做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秉政当国?因纪氏不争宰相,世家们当然交好,并愿意腾出一个“骨干权重官”给纪氏作为补偿。当然,这种“不争的补偿”也取决于纪氏子弟的能力,没有相应衬的实力,只凭“补偿”是上不了位的。

而纪家有底蕴,有实力,还有官场上最好的人缘,却坚持了不冒头的策略——李毓祯记得圣人对纪氏家风的评语是:稳健。

但稳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相比勇于奋进,就是保守。

一个稳健、保守的世家,竟选择了站在圣人这一方?!

而且,还是提前就站好了位。以这个家族一贯稳健的作风,不可能是仓促的、事到临头才决定。

这可真是出人意料!

李毓祯眸中浮光掠影,对圣人的佩服又加深一分。

想必这个任命出来,很多世家主会跌下眼珠子——纪氏不是应该中立吗?即使选择站位,也应该是靠拢齐王那边吧?毕竟开天辟地的事儿太冒险了,不符合纪氏“稳健”的作风啊。

李毓祯薄凉的唇笑了笑。

齐王叔肯定又要摔茶盏了。

——知道你不开心,我就开心了。

纪端彦这个人,任吏部右卿是合适的。从为官履历来看,在南北地方都任过刺史、转运使、巡察使,调到中央,历任太府、司农、工部、刑部、礼部,对地方为政和中央部衙都很了解,担任吏部卿考核百官负黜陟之责,是能够胜任的。

从为人来讲,这位纪氏家主像一块久经打磨的云滇石,外在光滑如玉——处事圆滑老到,有能力却不露锋芒;内在坚硬沉实——深沉,而有原则。棱角分明的吏部主事官都做不长久,外圆内方,恰恰好。

第二道任命是贺州刺史。

李毓祯目光掠过,轻呵一笑,对临川郡王道:“朝廷任命已出,吏部右卿由礼部左卿、息国公纪汝中迁任,贺州刺史由汴州刺史李敏卓迁调,嗯,就是东阳公主的次女,嘉兴县主。”

“哦!丹阳纪氏……”临川郡王意味深长的抬了下眼,右手执壶均匀的分茶,呵呵一笑,“嘉兴啊,就是东阳家那位‘龙泉刺史’?”

李毓祯回笑,“正是李鸣泉。”

这里面有个典故。

东阳公主的次女李仲颖,字敏卓,十七岁时给自己取号“鸣泉”,出自燕国公慕容秋的诗:“铁马踏冰河,龙泉壁上鸣。女子当英物,何呻燕雀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