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任命

作者:君朝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以鸿鹄之志自勉。二十岁时负剑游学,三年后归来,次年中进士,外放历任州县,三十五岁升陇右道河州刺史,因常年佩龙泉剑不离,为政又如匣中藏剑,外敛锐气,内蕴锋芒,一旦出鞘就是锐不可挡,久之,人皆称其号,而不道其字,又有了个诨号“龙泉刺史”。六年前从下州升中州,迁荆湖道襄州刺史,三年任满考绩优上,又迁河南道任汴州刺史,这是正四品的上州刺史了——按理,再往上就应该升转运使或巡察副使了,成为道级长官。

但朝廷任命其为贺州刺史,同样是上州和道治州,从品级、职事来讲都没有升,但论治地富庶,汴州犹胜贺州一筹,何况李仲颖的考绩为优中——这个迁调非但不是“右迁”(升职),倒似“左迁”(降职)了。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仲颖的这个任命,必定是有着特殊深意。

从世宗起,朝廷对贺州刺史的任命就有一个默契:不以皇族宗室为任。以此表示皇帝对河西大都督无猜忌和挟制之心。当然,这是虚的,流于形式。若真个不猜忌反而不会有这种避忌了。当年高宗就曾先后以会宁郡王李钟源为河西道巡察使,丰义县公李季兴为贺州刺史,第一、二代梁国公都坦然接受,没有什么疑惧。

而今圣人打破了世宗以来的“默契”,任命皇室宗亲为贺州刺史——皇帝这是要干嘛?与萧氏撕破脸了,将猜忌放到明面上?或者是两者关系升温,萧氏呵呵说欢迎进入河西?……咳咳,猜测后者的都被自己的口水呛了。

当然,在知情人眼中,这是很明确的信号——圣人对萧氏的站位做出的回应。

新任的贺州刺史,将成为连接长安与贺州的桥梁,是皇帝与萧氏的联络人。

这个人必须是处在同一阵营,双方都可以信任,并具有才能和魄力,又能通权达变,可刚可柔的人物。

李仲颖就是圣人挑选出来的,符合这个条件的人。

临川郡王心中了然,却又有着惊讶和意外。惊讶的,不仅仅是丹阳纪氏的站位,还有李仲颖,在这么多皇室宗亲中,难道就只有她符合这些条件?

临川郡王是不信的。

圣人选择李仲颖,必定有着其他因素。

但这些“其他因素”,临川郡王不会去深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昭华应该想的事。

他眉色沉敛,放下紫陶壶,抬手道:“品品这道茶。”

拂手间,紫陶茶盘上一只浅口薄胎的坭兴陶小杯平平飞了出去,轻羽无声的落在李毓祯面前的降香木书案上,杯里茶汤七分满,纹丝不漾。

李毓祯三指起杯,先闻茶香,再观茶色,然后杯沿接唇,小啜一口,三口为品,每口都有独特滋味,饮尽将紫陶杯飞回茶盘,此时清香自肺腑而上,缠绕口舌之间,微一启唇便如兰芝绽放,令人胸怀舒展,不由笑赞道:“郡王这茶道愈见功夫了。”

临川郡王微微一笑,又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