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植物、动物,还有矿物,都属于本草药,又称为原生药,因为是自然生长而成药。而化合药是非原生药,不是动植物这样的生命物质,也不是自然生成的矿物质,而是从动植物和矿物中提取元素分子,再用化合聚物的方式合成,属于人造药——大唐的医家和药家们认为这违背了“道乎自然”的法则。还涉及到个别部族医道对自然之神的信仰:药是自然的恩赐,人力无中生有的造药,就是对神的领域的侵犯。
所以太医署这议题就遭到了主流医道和非主流医道,还有本草药师的一致反对,总之人人喊打,形成了明面上强大的阻力。
但即使遭到这样大的阻力,只要太医署有决心,也是可以悄悄研究下去的。
可是最大的阻力不是这些明面上的阻力,而是道门。
道门为什么反对?
原因很现实,污染。
制造化合药,废气、废水、废渣是三大污染,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净化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一旦大规模生产,对空气、水和土质的危害都很大。对空气损害就是直接影响元气,而危害水和土质,就是危害绿色植被的生长和纯净,这是本世界生成元气的主体,怎么能不重要?
事实上,有人类活动就对天地元气有破坏,但这是避免不了的,只能尽量用科技和术法的净化手段,尽量减少对天地元气的破坏。像本草药的炮制工段也是有污染的,但这污染远远比化合药小。何况,化合药物也没上升到国计民生的程度必须得生产,这只是现有本草药学的一种补充,补充可以要也可以不要,除非太医署能用纯科技力量解决污染问题,别想着靠法阵,大耗元气的法阵道门是不愿意多用的,能少用就少用。
不只道门反对,剑阁梵音寺天策书院都反对。
四大宗门都占全了,有这样大的阻力,太医署哪还敢研究下去?
何况太医署内的反对者就多,各个医道世家的势力少有支持化合药物的,毕竟都是继承本草医药学,转变思想是不容易的,除非有极大的利益;但有道门施加压力,就算制造化合药有巨大利益,也没哪家敢上啊?——凡是不妥协的,都是被灭的结局。
沈清猗一早就知道,道门不是那么仁慈。
道门的确重生,一切道都是求“生”,但求的是长生,不是普通百姓的生。
凡与道门的长生大道相悖的,都会被道门无情的掐灭。
在道门待得越久沈清猗越清楚,有多少“无益”、“用处不大”的成果被锁在药殿的石柜中,不见天日……就像这牛痘,二十五年前师尊就留下了笔札,难道药殿真是近期才完全研究成功?不过是留着……等待最好的时机。而她就是这个时机。再往深里想,药殿设立外殿,招揽民间有名的大夫郎中研究各类瘟疫的防治,除了为善为生的一面,恐怕更多的,是为了道门的声望和信仰力的集聚。
沈清猗看清这一点,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