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三章 情境之中见取舍

作者:君朝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禄而蒙蔽自己清净心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修者,既要脱离凡体,也要脱离凡尘心,心灵当然应该洁净,而不是如凡俗般为利益所浸染,夺他人之利而益己。

萧琰从小生活在丰裕的环境中,需要什么资源都有,最大的欺负也就是来自于萧琤,但这种“欺负”不是武道资源的匮乏,萧琰不需要跟人去争利,也不需要去夺他人之利,所以她的这种“不为利而害”的正心的根基还不够深,没有经历利害面前的抉择。

所以,阁主就给萧琰制造了利害的取舍:在感悟天道这样的大机缘面前,你是否还能坚持“不为利而害”?

萧琰也有过片刻的犹豫,但那只是一丝浮云掠过天际,被她心灵的清风吹走后,便是一片澄净天宇。她做出了取舍的抉择。

那就是取之有度。

萧琰心想,天之道,还在于有度。

天道慈悲,有度;天道不慈,也有度。

道心,就是要给修道者的划一个度,过了度,那就是不持正了。

她有怜悯之心而不过度,不会随意践踏生灵的性命,但也不会因为顾忌不相干的生灵而弃命,当生死存亡之时,她也会顾全己身,而前提是,她已经尽力谋求了共存。

持有正心,而后诚意,再做取舍。

萧琰一直都是在行这条道。

她和李毓祯的友情起于静州大雪山并肩与蕃僧作战,那时她已经知道萧氏和皇室的矛盾,但她没有退避,依然遵循自己的心意,真心诚意和李毓祯结交,因为在她心中,想的不是萧氏和皇室的利害取舍,而是谋求共存,力尽至友之义,努力追求共存之路,如果尽心尽意的做了,还是不能共存,萧琰会选择取舍,选择萧氏,和李毓祯各行其道,萧琰不会为此愧疚,道心也不会蒙尘,因为她已经尽心诚意。

而在幻境中悟道大机缘面前的取舍,让她的道心真正经历了利害之前的考验,承受洗炼之后,心灵更加纯净无垢,对正心诚意的感悟也变得笃实,不再只是道心中“认为应该如此”,而是“我已经这样做了”。从知到行,知行合一,道心经过实践,才会笃实稳固。

这是萧琰最大的收获。

当然,收获还不止于此。

阁主称赞了她在道心上的持守不移,萧琰便细说起自己的神魂在渡劫时的经历、感知。花师叔的花域幻境虽然能显象出她在幻境中的情形,但只能看见有形体,而无形体,譬如神魂的渡劫就是看不到的。

幻境渡劫没有让萧琰突破自己的情障,因为她封闭了识神,回避了心魔劫,但是,她的神魂与元神合一,经历承受住了十道劫雷的冲击,变得凝练,稳固。

这对她神魂的精炼,壮大,统驭元神很重要。

因为劫雷是虚幻的,她的元神并没有真正同化吸收天地至纯的能量而壮大,但是,她的神魂精炼后就意味着有更大的吸附力,能吸附更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