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祯没有细看,就合上了奏折。捏在手中,略一沉吟,搁在了御案一侧。
李毓祯眉梢一抬说道:“早朝下得晚,这会已近午了,太虚公就在宫中用个便膳?午后有无兴致,同去种田?”
今日是帝耕日,按例李毓祯早朝后就要去“躬耕西内”,今日早朝议事多,躬耕就只能午后了。
李太虚也是皇族,出自太宗皇帝幼子韩王那一脉,排辈分是李毓祯的族叔。单名一个乔,但易者多以号显名,取号曰“太虚”,任司天监后人皆称太虚公。时年已六十有五,然面色红润,眼明声亮,哈哈一笑,拱手说:“殿下诚意,便膳也是珍肴了。躬耕无甚趣,种田倒是可以。”种田是高宗的说法,她说种田,不说躬耕,种的田可能是土里出来的,也可能是心上出来的。
君臣就在侧阁子用了便膳,用完已是正午。出了紫宸殿,天色已更阴了。
李太虚看了下天空,有些叹息道:“这场雨后,长安就要封冻了。”
往年,长安是十月才结冰。
李毓祯没说话,只是看着天空,眸色如冰,凛光如剑。
回到东宫,李毓祯换了一身细葛短褐,踏着木屐,一手拿了斗笠,带李太虚去了太极宫西内的帝耕田。
已经有穿短衣油靴的宫人候立在田中。
因秋收已过,田中已无作物,除了一地冬小麦、一地土豆外,其他都是空荡荡的。多数是旱田,也有一亩水田。
李太虚目光一扫,落在宫人旁边的农具上,细看了一阵后,咦一声,惊讶说道:“这是……傀儡?”
酷似一具人形的傀儡,手臂却很长,长及小腿。
不是技研院造的农机,农机不会是人形,人形机耕作是最慢的。
这是偃师造的傀儡?
李太虚有些稀奇,这精贵的玩意儿怎么用到种地上了?
李毓祯踏着木屐下了田,李太虚随后而行。走近那疑似傀儡的农机前时,李毓祯肯定了他的猜测,说道:“这是插秧傀儡。偃部和技研部合作新造出来的,用于单田插秧。大约一牛力的煤晶石,可以完成半畦。”
一畦为五十亩,半畦就是二十五亩,这通常是说南方的田,南方因地形限制多是“小田”。北田多用顷,一顷就是百亩。李太虚立时了然:这种插秧傀儡定是用于南方的丘陵、山地之田。不像平原上的稻田,地形平坦连绵广阔,可以用体形大、效率高的十牛畜力插秧机,两趟过去一亩田就栽完了。
“但这价钱……”李太虚有些迟疑道。
恐怕只有大田主才用得起。
即使帝国的机器制造技术发展得很快,但傀儡仍然是机器无法涉及的领域;其内的精细奥妙只能偃师手造,复杂又不能量产,价格当然居高不下。对农户而言如云端的高贵;即使大田主也未必乐意采用,和能量驱动的自动农机相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