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看到了冉闵亲执弓矢浴血杀敌的场景。心潮澎湃,犹如熊熊烈火升腾。
冉闵一向要强,轻易不肯求人,今日之语气,足以说明他已面临绝境,不得已而为之。
“贵使辛苦了,暂住一宿,桓某明日便上奏朝廷,发兵北上。”
“多谢大将军,在下不歇了,圣上还等着信,如果得知大将军仗义相助,圣上定会化险为夷,这下大魏有救了。”
郗超忽然问道:“尊使且慢,此信何时发出?路上可有异常?”
“三日前发出,在下便马不停蹄,路上还算顺利,蜀人听说在下去荆州,客气得很。”
“蜀人?”
郗超觉得奇怪,质问道:“你从襄国出发,为何要舍近求远绕道蜀地?”
“是这样,黄河以北狼烟四起,乱兵出没,圣上担心路上有变,故而差遣两拨快马,各持同样的书札,同时出发。在下走蜀地,另一路是向南阳而去,按时辰,他应该能早到半日,你们没见着,或许是他路上耽搁了。”
“哦,是这样,也能理解。好,尊使请回吧,一路小心!”
郗超安排人送走使者,问道:“大将军,鹰愁谷和芒砀山是何意?冉闵为何要说出这两处地名?”
“说来话长,我和他其实交往并不多,见面也没几次,我曾经数度遇险,其中就包括这两个地方,都是他高抬贵手,放了我一马。他这是提醒我,提醒我不要忘记这份恩德。”
郗超好奇道:“他还放过你?”
“是啊,那是很多年前的往事了。”
桓温的思绪又回到了动荡的北方。
那时,他还在青州苏峻麾下,因揭发其贩卖人口之举,又暗中救下言川,苏峻就想借刀杀人,让冉闵在鹰愁谷旁的深涧下手杀他。
后来冉闵见他身手不凡,且志趣相投,便杀了苏峻手下的几人扔到涧中,放他去了徐州投奔郗鉴大人。
第二次则是在芒砀山,那时王导北伐,遭遇石遵埋伏,被围困在山下,桓温率言川援助王师,寡不敌众,冉闵竟然从面具下认出了他,便又放了大军一回。
“这冉闵不仅识人,还挺仗义的!”
桓温点点头:“记得当时在芒砀山下,他还向我伸出了两根手指,现在看来,就是要告诉我,欠他两回人情。”
“那大将军看来是准备还这份人情喽。”
桓温正色说道:“他第一次是放了我,第二次则是放了几万大军,这份情谊焉能不报?于公于私,都应发兵相助。”
桓冲一旁提醒道:“没有朝廷的旨意,不能擅自发兵。大哥当初伐蜀,朝廷虽说同意了,但旨意并未到荆州,大军就出发了,为此武陵王还弹劾此事。”
此刻想来,幸好当时是穆皇帝在位,没有追究。
但现在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