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还以为自己身手不凡,体力强健,跟这些流民相比,功夫暂且不谈,就是这脚力和耐性,他就比不了。
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脚底下火辣辣的。这半天的工夫,把一年的路都跑了。腰间的木剑还在,他心里咯噔一下,摸了摸胸口,还好,剑谱没丢。看了看身旁这个憨厚人,也就比自己大几岁,身材高大,脸色黝黑,微胖,一身肌肉,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劲,是条忠义耿直的汉子。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就是头发稀疏了点。
天渐渐黑了,这群人也慢下脚步,后面的晋兵不敢再追,这里已经不是大晋的疆土,常常有赵人骑兵出没,还听说北方有一支鲜卑人活动,至于像苏峻、祖约这样占地为王的势力更是很多。
从寿州码头北岸,到淮北,到徐州,再到更北面的兰陵和青州,这一大片疆土,除了徐州这座孤城还在大晋刺史郗鉴的掌管下,其余的都属于三不管地带。晋人被赶走,赵人在洛阳一带争夺,没有哪个朝廷能有力量在此治理,这里就成了乱兵匪寇还有流民游侠活动的宝地。
追兵不见了踪影,队伍停了下来,歇歇脚。“还有吃的吗?老子快饿死了。”憨厚人看样子是个头儿,话音一落,旁边几个兄弟递上干粮,拧开水囊,送到他嘴边。“来,兄弟,你也吃点。”
桓温接过一看,皱巴巴脏兮兮的一个窝窝头,肚子咕咕叫,管不了什么干净不干净的。
“大哥,咱们下一步该向哪走?”
憨厚人粗声道:“东面海州的家园毁了,西面是赵人的地盘,俺们虽然是流民,也绝对不投奔他们胡人。南面是晋人,可他们比胡人还坏,四处追杀俺们,只能继续向北走。”
稍微充充饥,憨厚人站起身,命令道:“兄弟们,这里一马平川,无遮无拦的,容易遭到伏击。大伙继续走,找个山头密林什么的,再睡觉不迟。老二,前头开道,老三殿后,老四负责望风,走!”
桓温打心眼里欣赏这个憨厚人,临危不乱,处置有方,这哪是流民?要是给他千军万马,肯定是个威风凛凛的将军。
又走了半夜,老二派人回来禀报,前面出现一座黑乎乎的山岗,名唤卧虎岗,地势险要,队伍可以休整。
“好,卧虎岗,这名字取得好,老子就是一只卧虎。”
憨厚人留下二十人值守,又布置了几个暗哨,才放心进岗。整理好地铺,开始呼呼大睡,睡前特意交代桓温,千万不要乱跑,离开队伍就是死路一条。
一宿无话,桓温辗转反侧,打定主意,先跟着他们一起走,看看再说。而且,这憨厚人仗义,忠正,不投奔异族的赵人就是有气节。而且他年纪不大,就做了老大,肯定有过人之处,自己不就是怀揣着报国救民的梦想吗?好男儿志在四方,就当是闯荡江湖,历练历练。
天亮之后,憨厚人叫醒桓温,自称海州人,姓刘名超,字言川。父辈就是流民,家园被毁,背井离乡四处流浪,